[实用新型]节油减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25055.8 | 申请日: | 2013-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3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 发明(设计)人: | 单保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保清 |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9/00;F02M21/02 |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尹金华 |
| 地址: | 261500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油减排装置。
背景技术
燃油发动机是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来源,以汽车为例,发动机上一般还连接有发电机,在汽车发动时还需要蓄电池提供电力,待汽车发动后则是由发电机向车上其它用电设备供电。
现有的燃油发动机普遍存在着燃烧不充分问题,经雾化的燃油和空气在发动机燃烧室内混合燃烧,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固定的,燃油的燃烧仅依靠空气,这就给燃料的喷射量和雾化体积设置上造成很大难度,尤其在发动机做功时,燃油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也就不能充分燃烧,未完全燃烧的燃油混合在尾气中排到大气,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另外,燃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碳氢化物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综上,尾气排放问题和燃油燃烧不充分问题一直是燃油发动机在应用中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并送入到发动机内,从而可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并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节油减排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节油减排装置包括壳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与发电机电连接的多极板电解水装置和与多极板电解水装置连通的气水分离罐,气水分离罐的顶端敞口且在敞口上安装有密封盖,气水分离罐的上端开设有与发动机进气口连通的气体出口。
采用上述结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利用发电机的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将氢氧混合气体通入到发动机内,氧气可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氢气可替代部分燃油燃烧做功,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其燃烧后产生的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从而可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氢气的点火能量为0.02,仅为汽油点火能量的十分之一,氢气的点火传播速度为4.85米/秒,比汽油点火速度快5倍。氢气的熄火间隙只有0.06秒,仅为汽油的三分之一,较小的熄火间隙可使火焰散布到汽缸的任意角落,甚至达到活塞环内隙。
所述多极板电解水装置包括一一对应设置且平行间隔分布的多块金属正极板和多块金属负极板,正、负极板的上部和下部均分别开设有极板上通孔和极板下通孔,相邻正、负极板之间密封安装有绝缘垫环,极板上通孔和极板下通孔均与绝缘垫环的内腔连通;第一块极板上的极板上通孔和极板下通孔通过堵头封堵、最后一块极板上的极板上通孔和极板下通孔分别连通至气水分离罐的上部和下部。
采用上述多极板的电解水装置,通过绝缘垫环的内腔形成用于盛纳水和气体的单元腔室,利用上通孔和下通孔将各单元腔室依次串通,其中,下通孔主要用于水流通过,上通孔主要用于氢氧混合气体通过,氢氧混合气体中会夹带水滴,当夹带水滴的氢氧混合气进入气水分离罐时,气体会从出气孔流出,水滴会落入气水分离罐的底部,从而形成一个循环水的通路,使得未被电解水再次流回多级板电解水装置内继续电解。
相邻正、负极板之间的绝缘垫环间隔设置多块且相邻绝缘垫环之间密封安装有金属中间板,中间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中间板上通孔和中间板下通孔,中间板上通孔和中间板下通孔连通相邻绝缘垫环的内腔。设置金属中间板,增加了导电性,提高了电解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散热。
相邻正、负极板形成一组,相邻组上的正、负极板的排序相反且相邻组之间密封安装有组间绝缘垫环。例如第一组为负极板在前端,正极板在后端,第二组则是正极板在前端,负极板在后端,依次类推。该种结构中,必然会出现两块正极板相邻和两块负极板相邻的情况,在相邻组之间设置组间绝缘垫环即是为了隔离两块相邻的正极板或负极板,通过隔离有助于散热。另外,该种极板的排列方式也方便了连接线路。
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连接在多极板电解水装置与发电机之间的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和多极板电解水装置之间还电连接有功率调节面板。设置功率调节面板可方便调节电解水的效率,从而可适用于各种排量的发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保清,未经单保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50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透孔组织面料
- 下一篇:不锈钢酸洗系统耐磨支撑辅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