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板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4914.1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平;林沐;周文;任世波;吴斌;吴耿升;洪燕鹏;梁丽常;沈吴和;洪应宁;郑宏文;郑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兴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硕鹏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世纪工程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潮阳第二建筑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04 | 分类号: | E02D5/04;E02D5/08;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设施,尤其是一种钢板桩,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环境的日益复杂,经常遇到在海滨等不良地区进行基础建设。这些“不良”地区中,淤泥质土地数量巨大,且淤泥较深,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挑战——在软基区建设码头、路网工程、桥梁隧道工程基础、高层建筑基础等均得穿过深厚的软基,该采取怎样的开挖方式以及如何使开挖过程的安全保证措施即经济又能保证速度,成为建筑行业的重大课题。
申请号为201020608527.X的中国专利提出了钢板桩围堰,以及其转角结构,包括用于围堰转角处的两块钢板桩相互抵靠放置,其接触部设有固定钢板桩的连接件,可以防止连接处的缝隙增大,避免漏水,现象的产生,提高围堰稳定性。但连接时需要焊接,难以拆卸再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不仅可以有效止水、防止管涌、施工简单,并且可以按需调适、可重复利用的钢板桩。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钢板桩包括直边钢板桩和转角钢板桩;所述直边钢板桩的截面呈梯形弯折,所述梯形弯折的两端分别具有内圆弧与钢板桩板厚相配的钩头;所述转角钢板桩的截面两端分别具有与相互垂直两个方向直边钢板桩相配的钩合锁口段;所述锁口段的外端具有内圆弧与钢板桩板厚相配的钩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锁口段的内端通过弯展段与C形转角段连接。
施工时,相邻钢板桩的锁口相互扣合,打入地基后构成围堰。由于拐角处采用转角钢板桩,而自身为整体的转角钢板桩可以与两侧形成与直边钢板桩相同的锁口扣合结构,因此采取相应的常规措施,即能够保证可靠插接,有效避免渗漏。尤其是,由于转角钢板桩的钩头与相邻直边钢板桩的锁口形成近似铰接的扣合结构,因此可以通过相对适当偏转补偿打桩长度与钢板桩标准宽度整数倍之差,十分方便。同时,转角钢板桩自身的结构也可以在通过在一定范围内改变C形转角段两侧弯展段之间的夹角,进一步补偿,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并且保持所有支护设施拆除后均可以重复利用的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直边钢板桩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转角钢板桩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之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之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钢板桩,包括图1所示的直边钢板桩1和图2所示的转角钢板桩2。直边钢板桩的截面呈梯形弯折,梯形弯折的两端分别具有内圆弧与钢板桩板厚相配的钩头1-1。转角钢板桩2的截面两端分别具有与相互垂直两个方向直边钢板桩相配的钩合锁口段2-1;锁口段2-1的外端具有内圆弧与钢板桩板厚相配的钩头2-2。锁口段2-1的内端通过弯展段2-3与C形转角段2-4连接。
直边钢板桩的钩头1-1和转角钢板桩的钩头2-2的内圆弧半径r分别等于二分之一钢板桩厚度t,而且直边钢板桩1和转角钢板桩2的钩头端头均制成圆弧半径r等于二分之一钢板桩厚度t的圆头,因此相邻钢板桩扣合后不仅严丝合缝,而且形成了局部铰接的结合结构。
转角钢板桩与两侧相邻的直边钢板桩扣合形成钢板桩墙如图3所示。当遇到打桩长度非直边钢板桩标1准宽度B的整数倍(或者板桩墙的轴线较复杂、钢板桩的制作和打设有误差等)时,通过适当偏转铰接改变直边钢板桩的实际宽度B’和/或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撑扩C形转角段调适两侧弯展段之间的夹角a,补偿长度方向的误差,即可如图4所示,保证钢板桩墙的妥善封闭合拢。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转角钢板桩的两锁口段的内端也可以分别通过相邻的弯展段2-3直接连接。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兴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硕鹏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世纪工程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潮阳第二建筑总公司,未经深圳市兴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硕鹏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世纪工程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潮阳第二建筑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49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