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小型变压器低压引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24707.6 | 申请日: | 2013-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6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 发明(设计)人: | 林光莺;吴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29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小型 变压器 低压 引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小型变压器低压引线结构。
背景技术
当中小型变压器的低压引线采用yn联结时,由于a、b、c三相低压线圈的始端出头和末端出头均位于同一个位置,使得其中一相或两相引线长于另两相或一相,存在三相电阻不平衡性,因此变压器的低压引线连接变得复杂,铜排使用量大,尤其在大电流时必须放大铜排截面才能达到绕组直流电阻配平的目的,提高了设计成本和损耗。另外,现有中小型变压器的低压引线一般采用传统焊接工艺连接,装配工时长,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相电阻平衡、损耗低且设计成本低的中小型变压器低压引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小型变压器低压引线结构,包括a相低压线圈、b相低压线圈和c相低压线圈,低压为yn联结,所述a相低压线圈、b相低压线圈和c相低压线圈的末端铜排引出线分别与0相铜排连接,所述0相铜排与0相套管铜排连接,所述0相铜排中间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a相低压线圈、b相低压线圈和c相低压线圈的末端铜排引出线分别通过螺栓与0相铜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a相低压线圈的始端铜排引出线通过a相铜排与a相套管铜排连接,所述b相低压线圈的始端铜排引出线通过b相铜排与b相套管铜排连接,所述c相低压线圈的始端铜排引出线通过c相铜排与c相套管铜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a相低压线圈的始端铜排引出线通过螺栓与a相铜排连接,所述a相铜排通过螺栓与a相套管铜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b相低压线圈的始端铜排引出线通过螺栓与b相铜排连接,所述b相铜排通过螺栓与b相套管铜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c相低压线圈的始端铜排引出线通过螺栓与c相铜排连接,所述c相铜排通过螺栓与c相套管铜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0相铜排中间开槽改变了三相引线电阻Ra0、Rb0、Rc0值,实现了三相电阻平衡,尤其在大电流时无须放大铜排截面即可达到绕组直流电阻配平的目的,因而降低了设计成本和损耗;(2)直接用一个铜排连接箔式线圈铜排引出线和套管铜排,取消了过渡铜排,从而减少了铜排使用量,降低了设计成本;(3)采用螺栓连接,与传统焊接工艺相比,节省了装配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中小型变压器生产量大,效果更显著。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原理图。
图中:1-a相低压线圈,2-b相低压线圈,3-c相低压线圈,4-0相铜排,41-凹槽,5-0相套管铜排,6-a相铜排,7-a相套管铜排,8-b相铜排,9-b相套管铜排,10-c相铜排,11-c相套管铜排,12、13-过渡铜排,a-a相低压线圈始端,b-b相低压线圈始端,c-c相低压线圈始端,0中性点,x-a相低压线圈末端,y-b相低压线圈末端,z-c相低压线圈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中小型变压器低压引线结构,包括a相低压线圈1、b相低压线圈2和c相低压线圈3,低压为yn联结,所述a相低压线圈1、b相低压线圈2和c相低压线圈3的末端铜排引出线分别与0相铜排4连接,所述0相铜排4与0相套管铜排5连接,所述0相铜排4中间开设有凹槽41,通过在0相铜排4中间开槽改变了三相引线电阻Ra0、Rb0、Rc0值,实现了三相电阻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相低压线圈1的始端铜排引出线直接通过a相铜排6与a相套管铜排7连接,所述b相低压线圈2的始端铜排引出线直接通过b相铜排8与b相套管铜排9连接,所述c相低压线圈3的始端铜排引出线直接通过c相铜排10与c相套管铜排11连接。例如,现有的c相低压线圈3的始端铜排引出线是通过过渡铜排12和过渡铜排13串联与c相套管铜排11连接,显然本实用新型的c相铜排10的长度小于两个过渡铜排的长度之和,减少了铜排使用量,降低了设计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47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冷正火降温装置
- 下一篇:人工抗菌肽MA-D4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