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免维护强启动蓄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24579.5 | 申请日: | 2013-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6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周艳慧;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佳驰经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10/14;H01M4/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护 启动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启动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维护强启动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启动蓄电池的主要作用就是启动点火、照明和作为备用电源。汽车启动蓄电池在启动回路闭路后,由电池供给启动机电流使之转动,继而带动发动机转动。根据发动机功率、转数等差异提供启动机电流大小,因此汽车启动蓄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低温启动性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电池端柱、内部极板结构等因素,目前由于现有的电池端柱以及内部极板结构的限制,启动蓄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维护强启动蓄电池,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免维护强启动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表面设有端柱,端柱与电池本体的内部连接,电池本体的内部设有若干正极板和若干负极板;
端柱与电池本体的连接处的四周设有齿轮状的凸块;正极板为拉网板栅,且与负极板结构相同,负极板的数量比正极板的数量多一片,且负极板和正极板间隔排列,两片负极板之间设有一片正极板。
作为优化方案,负极板和正极板的表面均涂有薄铅膏,薄铅膏的厚度为0.1mm~0.2mm。
作为优化方案,负极板的栅格间距为1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电池端柱的结构,避免端柱与电池本体之间产生缝隙,可以降低电池内部硫酸对端柱的腐蚀速率;
(2)采用负极板包裹正极板的技术方案,增大负极板的极板面积,大幅度提升启动蓄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
(3)正负极板采用相同的结构,节约成本;
(4)正负极板采用薄铅膏的技术方案,增大铅膏活性物质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端柱的正视图;
图3为正负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序号为:1-端柱、1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免维护强启动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表面设有端柱1,端柱1与电池本体的内部连接,电池本体的内部设有若干正极板和若干负极板。
如图2所示,端柱1与电池本体的连接处的四周设有齿轮状的凸块11。目前现有的铅端柱与电池本体的连接处均为光滑的圆柱侧壁,由于电池本体的材料为塑料,当热胀冷缩时,在电池本体和铅端柱之间产生缝隙,导致爬酸速率加快,电池端柱渗液。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增加齿轮状的凸块11,在安装端柱1时,凸块11嵌入电池本体的表面,可以避免端柱1与电池本体之间产生缝隙,降低电池内部硫酸对端柱的腐蚀速率,提高电池传导速率;进而降低损坏概率,减少维护成本,同时保证了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最终达到免维护、强启动的技术效果。
如图3所示,正极板为拉网板栅,且与负极板结构相同。正负极板采用相同的结构,共用一套生产设备即可,节约成本。负极板的数量比正极板的数量多一片,且负极板和正极板间隔排列,两片负极板之间设有一片正极板。采用负极板包裹正极板的技术方案,增大了负极板的极板面积,可以大幅度提升启动蓄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负极板和正极板的表面均涂有薄铅膏,薄铅膏的厚度为0.1mm~0.2mm,采用薄铅膏的技术方案,可以增大铅膏活性物质反应速率,进一步提升启动蓄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可根据电池本体的体积适当缩小正负极板的栅格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栅格间距为11mm。缩小栅格间距后,薄铅膏更容易附着在正负极板上,不易脱落;且栅格间距可以使栅格空间由小变大,增大负极板栅的反应面积,进一步提升启动蓄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佳驰经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佳驰经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4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