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墨电极自动接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3601.4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6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代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代军峰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李中群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电极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内容属于电炉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接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世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特殊钢材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迄今在用的电炉大多都使用的是不同规格的石墨电极。作为电炉冶炼中的导电材料,石墨电极的消耗随着电动的消耗而成正比关系。现在国内普遍使用的石墨电极的参数为:直径300mm~700mm,长度1600mm~2200mm,工作时根据电炉的大小来使用不同规格的石墨电极,而随着电极在电炉冶炼中的不断消耗就需要不断地接长电极。目前本领域特别是国内包括大型钢厂在内的企业采用的电极接长方式均为人工接长,其方法为电炉断电停止作业后由操作人员爬到炉顶用天车将新电极吊至炉顶与旧电极人工对接和拧紧。以一台50吨交流电炉为例,每天满负荷可生产1100吨钢水,消耗石墨电极约5吨,光是每天接长电极就需要停炉5到8次,按每次完成电极接长工作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计算,每天浪费在接长电极上的时间就达两个小时以上。采用人工停炉操作除导致电炉作业率降低及产量降低外,由于电炉顶部属于电炉的高温区,操作环境恶劣,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且高空作业也有很大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安全性好、可显著提高电炉作业率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石墨电极自动接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接长装置,包括底座、框架、夹紧旋转筒、液压系统、提升机构、电动传动机构、电动机以及配电控制箱等,其中
底座具有上下两层带有中间电极套孔的钢板,在两钢板间设置有由夹紧油缸驱动的旧电极抱闸,在上层钢板上对称设置有3~4根直立的钢管;
框架包括一个厚钢板制圆形筒体,在筒体下部焊接有3~4根可分别套装在底座顶层各钢管外的无缝钢管,框架上部与提升机构连接,在筒体内壁上设有传动内齿圈;
夹紧旋转筒包括一个设于框架内的筒体,在筒体的上部装有一圈由电动机驱动的可与框架上传动内齿圈配合转动的齿轮,齿轮下部的筒壁上设有连接法兰圈,连接法兰圈通过回转支撑轴承与框架连接配合,在筒体下部设有由夹紧油缸驱动的新电极抱闸;
液压系统及电动机均设置在框架上部,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管路与底座夹紧油缸和夹紧旋转筒的夹紧油缸连接,电动机通过电动传动机构与装置中的用电设备联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现方案还包括:在夹紧旋转筒的筒体上装有一圈环形轨道,在框架筒内装有顶住环形轨道工作的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现方案还包括:夹紧旋转筒的下沿为一个喇叭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现方案还包括:底座与框架之间通过多道钢丝绳加以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现方案还包括:在框架顶部设有防尘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现方案还包括:提升机构由吊环、钢板及型材、绝缘板、绝缘件通过螺栓连接组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现方案还包括:在框架下部设有由气管和喷头组成的清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通过远程遥控操作使上下夹紧油缸工作分别夹紧新旧电极,并利用电动机带动夹紧旋转筒的旋转来实现电极的自动对接拧紧和压放。
实际工作中,首先在地面上将(新)电极装入接长装置内,其做法是将电极立起来后,用天车通过提升机构吊起接长装置坐到立起来的电极上,开动上部夹紧油缸,使抱闸夹紧电极,装入电极的工作即告完成;需要接长电极时,用天车将已装入新电极的接长装置吊至电炉顶部并接触到电炉上的旧电极后,操作人员利用遥控器使底座上的抱闸张开夹住电炉上的旧电极;启动下部夹紧油缸使抱闸夹紧电极进行自动定位,定位后再通过遥控操作使装有新电极的旋转机构(夹紧旋转筒)开始旋转,同时指挥天车开始下降;随着接长装置的下降和旋转机构的不断旋转,新电极上的丝扣就和旧电极上的丝扣实现了对接,根据提前设定好的扭矩拧紧到一定程度后,旋转机构就会自动停止工作;此时再通过遥控操作使上下抱闸松开,之后将接长装置吊离电炉顶部,整个接长工作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电炉不断电不停止作业的条件下完成石墨电极接长工作,操作人员无需爬到电炉顶部去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每天节约涉及按2小时计,相对于电炉可多生产90多吨钢水,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炉工作效率,增加了钢厂产量,摊薄了每吨钢水的生产成本,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代军峰,未经代军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36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轧尖穿模剪切三用组合机
- 下一篇:一种拆卸轮式部件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