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冒口与铸造型腔一体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2848.4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8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道宏;于继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宁国新宁装备制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15/26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冒口 铸造 一体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的热加工技术,涉及耐磨材料介质的铸造成形的工艺技术装备,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冒口与铸造型腔一体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熔炼铸造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当部分机械化或智能化生产线逐步应用于熔炼铸造业,取代人工作业。尤其是水平分型的铸造生产方式中,浇冒口工艺技术仍处于手工作业水平阶段,严重制约了机械化或智能化生产线的发展。
浇冒口是熔炼铸造必不可少的工艺之一。目前在熔炼铸造业,浇冒口制作成型通常采用的几种制造方法是:
1、采用潮膜砂通过简易的木模或金属模具成型,损伤大。
2、采用水玻璃砂通过简易的木模或金属模具实现浇冒口成型,或通过在金属型浇冒口模架中填砂成型,需要对浇冒口砂型加热或烘烤固化成型。
3、采用树脂砂通过金属模具实现浇冒口成型,或通过在金属型浇冒口模架中填砂成型,成型过程中不断加热使其固化。为了实现浇冒口成型,需要单独添置一台射芯机,其浇冒口模具结构复杂,综合投资大。
上述几种浇冒口制作,工作量大,更需要提前预制和储存,使用时需逐个安装。在冒口搬运、安装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冒口的损伤,存在浪费,同时冒口安装时容易产生大量的散砂,必须进行必要的清理,耗时耗力;特别当散砂清理不彻底时浇注,散砂会被金属液带入浇注系统,直接影响铸造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冒口和铸造型腔一体化成型,克服冒口搬运及安装存在的缺陷,省时省力,成本较低,且能保证铸造产品质量的冒口与铸造型腔一体成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冒口与铸造型腔一体成型模具,包括射芯机、铸造模具上模及与铸造模具上模合箱的成型模板,射芯机的射咀与铸造模具上模的射砂孔连接;还包括设在所述铸造模具上模上的冒口成型模,所述冒口成型模上设有成型孔,在所述铸造模具上模上设与所述成型孔相通的模孔;还包括上芯及设在所述成型模板上的下芯,所述上芯顶端固定在所述冒口成型模上端上,所述上芯底端及所述下芯顶端分别伸入所述成型孔或模孔内相对接。
所述冒口成型模为对称的两分体模,在两分体模上分别连接有同步驱动实现两分体模分合模的气缸或液压缸。
所述成型孔设在所述冒口成型模中心,所述模孔设在铸造模具上模中心;所述冒口成型模、铸造模具上模、上芯及下芯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上芯及下芯与所述成型孔及模孔间的空腔构成冒口成型型腔。
所述冒口成型模底部端面与铸造模具上模上表面面接触,所述射芯机的射头压在所述上芯或所述冒口成型模顶端端面上。
在所述冒口成型模内及所述下芯底端中心均设有加热孔,在所述加热孔内设有电热管。
所述上芯上端与所述射芯机的射头连接。
在所述上芯上设有一个以上排气塞。
所述下芯呈圆锥柱型。
所述上芯顶端通过定位销与所述冒口成型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冒口与铸造型腔一体成型模具,首先,冒口和铸造型腔一体化成型,这样在铸造产品时,不需另行安装冒口,就不需要搬运及安装冒口,不会对冒口造成损坏;同时不会产生散砂,不仅节省了散砂清理时间,省时省力,同时能够避免散砂对铸造产品的影响,保证铸造产品质量。
其次,冒口及铸造型腔一体化成型,只需使用原本铸造型腔的射芯机即可实现,能节省成本。
再其次,冒口成型模连接气缸或液压缸,上芯连接射芯机的射头,该成型模能够实现机械自动化作业,在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该成型模具,实现冒口和铸造型腔同步一体化成型,二者同步遇热固化成型,过程简便,省略了浇冒口的搬运、安装 ,直接减少用工,降低用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冒口与铸造型腔一体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冒口与铸造型腔一体成型模具的冒口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冒口成型模的俯视图;
图4为图1冒口与铸造型腔一体成型模具的上芯的结构图;
图5为图4上芯的俯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宁国新宁装备制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宁国新宁装备制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28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杜仲翅果壳打胶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输电线路杆塔耐腐蚀接地装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