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餐厨垃圾栽培食用菌接种发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22121.6 | 申请日: | 2013-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6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何华;蔡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垃圾 栽培 食用菌 接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用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餐厨垃圾栽培食用菌接种发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袋栽栽培是国内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省时省力、灭菌效果好、不易染菌、管理方便等诸多的优点。在食用菌栽培中,接种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接种方式的选择和接种装置的使用直接影响着菌棒的污染程度和发菌速度。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201577330U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塑料接种棒,这种接种棒中间为圆柱体,上端与上圆锥体连接,下端与下圆锥体连接。采用这种接种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发菌速度。但其必须另外配合通气棉塞使用,增加人力劳动和工作环节,操作也比较复杂,菌袋容易受杂菌污染,而且该接种棒在反复插拔过程中顶端容易破裂,菌袋封闭性不一,经灭菌后会发生涨袋或漏气现象,菌种接入孔穴后,随着菌丝的生长,逐渐堵塞通气缝隙,造成菌袋发菌缓慢,更不适用于以餐厨垃圾为栽培料的菌袋发菌栽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餐厨垃圾栽培食用菌接种发菌装置,适用于以餐厨垃圾为栽培料的菌袋发菌栽培,其操作方便,生产成本廉,适用性强,污染率低,菌丝萌发快且可重复使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餐厨垃圾栽培食用菌接种发菌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种棒和发菌栓;其中,
所述接种棒为前端封闭为尖形、中间部位设有通孔、后端设有开口的空心柱体;
所述发菌栓为空心柱体,其前端封装、本体上设有通气孔,后端设有开口和设置在开口上与本体连接为一体结构的通气盖;
所述发菌栓前端设置在所述接种棒内,发菌栓后端的通气盖将所述发菌栓与所述接种棒的开口扣装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接种棒中间部位设置通孔,一方面可以加快菌袋在灭菌过程中的气体交换速度,使菌袋能够快速的升温和冷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避免菌袋在灭菌后期因封闭性不均而导致的涨袋或漏气现象;(2)接种棒与发菌栓活动连接,方便菌袋在接入菌种后随即拔出发菌栓代替棉塞插入接种孔穴内;(3)发菌栓通过其顶端设置通气盖,避免了接种棒在插入菌袋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开口端对手掌的损伤及开口的破裂;(4)发菌栓上设有通气盖及本体上的通气孔,既便于菌袋内外空气流通,也可有效的防止外界杂菌的侵入,更主要的是实现了菌袋的上下全面供氧和同步发菌,可使发菌周期平均缩短5~10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用菌接种发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用菌接种发菌装置的碗型通气面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用菌接种发菌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用菌接种发菌装置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对应的部件名称为:1-接种棒;11-通孔;2-发菌栓;21-通气孔;22-通气盖;221-盖顶层;222-空气滤菌材料;223-盖底层;224-碗型通气面;2241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餐厨垃圾栽培食用菌接种发菌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接种棒1和发菌栓2;
其中,所述接种棒1为前端封闭为尖形、中间部位设有通孔、后端设有开口的空心柱体;
所述发菌栓2为空心柱体,其前端封装、本体上设有通气孔21,后端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与本体连接为一体结构的通气盖22;
所述发菌栓2前端设置在所述接种棒1内,发菌栓2后端的通气盖22将所述发菌栓2与所述接种棒1的开口扣装活动连接。
上述装置中,接种棒1可采用为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的前端为锥形与中间部位为一体结构,接种棒1的开口为喇叭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2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蒸发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强耐污能力的墙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