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手枪钻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0043.6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8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步阳;绍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淼泉 |
主分类号: | B23B45/02 | 分类号: | B23B45/02;H02K11/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单片机 手枪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手枪钻控制系统,属于电动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手枪钻,其电机的转速容易受到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化的影响,当电压偏低或负载过高时,电机转速明显下降,这就造成了电机工作时转速极不稳定,如果运行过程中被卡阻,容易造成电机的堵转,过载而烧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手枪钻电机的控制系统,其不但能使电机转速稳定,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而且由于具有过载保护功能,一方面可以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手枪钻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单片机,检验单元,外围受控单元等,其中检验单元包括电机电流检验模块和市电过零检验模块,所述外围受控单元包括驱动模块、指示灯模块,上述检测单元中的各个模块分别与单片机的对应输入端相连,外围受控单元的中各个模块分别与单片机的对应输出端相连,电源模块分别为单片机、检验单元和外围受控单元供电。
上述单片机为PIC16F22单片机。
上述电机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串联在负载电路中精密取样电阻和瓷片电容等,取样电阻把电机电流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模拟电压信号经过瓷片电容滤波,滤掉干扰信号送入单片机,单片机计算出电机电流,根据电流大小自动调整电机转速,电流如果超过额定电流最大值,说明电机堵转,立即关闭电机以保护电机。
上述市电过零检验模块包括两个相互串联的二极管,以及与二极管并联的限流电阻,上述串联的二极管一端连接+22V端,另一端接地,这样的设计,可以保护单片机管脚免受浪涌电压或者高频噪声的冲击而造成系统损坏,并且可以直接通过两个限流电阻接到单片机管脚上,这样就可以接成ZCD(Zero Crossing Detection)电路,通过读取改单片机管脚上的信号,就可以测量来自市电过零电源参数。
上述驱动模块包括三极管,以及与三极管发射极相连的可控硅等,单片机通过三极管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时间,以实现电机的转速的控制。
上述指示灯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以及与之串联的电阻,指示灯用于电机工作状态,常亮代表电机工作,闪亮代表电机过流保护。
上述电源模块主要包括降压电容、稳压管、电解电容以及隔离二极管,220V的交流电压先经过降压电容降压,然后由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整流,由稳压管稳压到22V;最后由限流电阻降压后,由另一个稳压管提供5V直流电压,用于单片机、检验单元和外围受控单元供电。
上述基于单片机的手枪钻控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可自动根据电流的大小调节电机转速,使电机转速保持一定的恒速运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2)如果运行过程中被卡阻,容易造成电机的堵转,过载而烧坏;
3)采用单片机控制,简化了各个模块的电路结构,使整个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手枪钻控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 2为本实施例的手枪钻控制系统的单片机连接电路图;
图 3为本实施例的手枪钻控制系统电流检测模块电路图;
图 4为本实施例的手枪钻控制系统市电过零检验模块电路图;
图 5为本实施例的手枪钻控制系统的指示灯模块电路图;
图 6为本实施例的手枪钻控制系统驱动模块电路图;
图 7为本实施例的手枪钻控制系统的电源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手枪钻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1、电源模块2、检验单元和外围受控单元等,其中检验单元包括电机电流检验模块4和市电过零检验模块3,所述外围受控单元包括驱动模块5和指示灯模块6,上述检测单元中的各个模块分别与单片机1的对应输入端相连,外围受控单元的中各个模块分别与单片机1的对应输出端相连,电源模块2分别为单片机1、检验单元和外围受控单元供电。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单片机1为PIC16F22单片机,也可以选择其他型号的单片机,只要能实现类似功能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淼泉,未经宋淼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0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