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电灯、灯具和投影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9097.0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4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松;赵柱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利浦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36 | 分类号: | H01J61/36;G03B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郑立柱 |
地址: | 2018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灯 灯具 投影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灯、具有该放电灯的灯具和具有该灯具的投影仪,其中,前述放电灯可以为一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
背景技术
投影仪被用于在会议等场合进行演示,或者用于普通家庭中的家庭影院。
投影仪一般具有光源以及根据图像信息操作的设备(例如透射型液晶显示设备或数字微镜设备等)。具体地,该投影仪可以把光源的输出光束投影到前述设备上并能够放大所要显示的影像。光源可以为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或者超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也可以为高压汞灯等。
现有的投影仪所用的光源一般包括透明外壳、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引线、第二引线和导丝。其中,前述透明外壳可以被固定到具有电极接线的基部上,沿着纵向轴线延伸而成,包括在其中形成放电空间的发光部分以及从所述发光部分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密封部分和第二密封部分。第一电极在靠近基部的一侧布置,其一端位于放电空间内并且另一端被连接到密封在第一密封部分内的第一金属箔。第二电极在远离基部的一侧布置,其一端位于放电空间内并且另一端被连接到密封在第二密封部分内的第二金属箔。第一引线的一端电连接到第一金属箔,另一端电连接到基部的一个电极连接触点上。第二引线的一端电连接到第二金属箔,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透明外壳。导丝布置在透明外壳外,其一端电连接到第二引线另一端电连接到基部的另一个电极连接触点上。这种导丝的形状非常复杂,具体地,该导丝是三维形状的,至少占据了由两个彼此垂直的平面所构成的空间。
一方面,由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制造出这种具有复杂形状的导丝,因此,它是不经济的,结果,时间成本的增加使最终成品的价格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导丝在空间上占据了两个彼此垂直的平面,故发光部分所发出的光线中被导丝挡住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流明输出的部分就比较多,这对于光效率越来越苛刻的工业要求而言是不理想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放电灯的经济性同时增加放电灯的流明输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电灯、具有该放电灯的灯具以及具有该放电灯的投影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电灯。具体地,所述放电灯包括:基部,其上具有两个电极连接触点以连接电源;透明外壳,其固定到基部上,沿着纵向轴线延伸而成,包括在其中形成放电空间的发光部分以及从所述发光部分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密封部分和第二密封部分;第一电极,在靠近所述基部的一侧布置,其一端位于所述放电空间内并且另一端被连接到密封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分内的第一金属箔;第二电极,在远离所述基部的一侧布置,其一端位于所述放电空间内并且另一端被连接到密封在所述第二密封部分内的第二金属箔;第一引线,其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箔,另一端电连接到所述基部的一个电极连接触点上;第二引线,其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金属箔,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透明外壳;以及导丝,位于所述透明外壳外,其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引线另一端电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另一个电极连接触点上,其中,所述导丝为二维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部分大致为球形;所述导丝与所述透明外壳间隔开,其包括依次连续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三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透明外壳的第二密封部分对应地布置,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大致呈拱形以与所述透明外壳的发光部分对应地布置,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与所述透明外壳的第一密封部分对应地布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先从与所述第二引线连接的一端大致垂直于所述透明外壳的纵向轴线延伸成第一段再大致平行于所述透明外壳的纵向轴线延伸成第二段;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大致平行于所述透明外壳的纵向轴线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先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斜向上大致直线地延伸成第一段再大致平行于所述透明外壳的纵向轴线延伸成第二段接着斜向下大致直线地延伸成第三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第二段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基本处于同一直线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第二段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与所述透明外壳的外表面的距离均在1±0.2mm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三段与所述透明外壳的外表面的距离为1-3mm,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二段与球形的所述发光部分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9±1mm。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一段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第二段的夹角为120±10°,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三段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13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利浦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飞利浦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9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