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外输液导管止流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8030.5 | 申请日: | 2013-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8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铭 |
主分类号: | A61M5/175 | 分类号: | A61M5/175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1 | 代理人: | 陈如涛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输液 导管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介质引入体内的装置,特别是一种体外输液导管止流开关。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进行输液时,需要在输液导管上套上一个止流夹以作为止流开关,具体示意可见附图1。当输液结束操作止流夹时,需一手持握止流夹两头的导管、另一手横向移动止流夹使止流夹的钳口钳夹导管以止流。操作时,止流夹两头的导管难以避免的会因手持而被压迫,特别是止流夹前头(靠近人体的端头)的导管将因这种手持压迫后的放开而产生负压,血液会从血管倒流进导管内,造成血液凝固堵塞导管,无法再次输液,严重的可能产生血栓,给病患造成伤害。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习惯上在别上止流夹夹紧导管后,需要将止流夹往导管组件方向滑动,令导管逐渐被挤压,赶出倒流血液,但止流夹与导管夹紧时滑动阻力大,拉拔导管,易将导管从钳口中拉出,造成更大的负压,同时也易将导管拉长变细,经多次拉拔,严重的会拉断导管而造成溢血,加上导管组件留置粘贴在病患身体上,导管长度有限,要是拉拔不慎,会将导管组件拉脱离病患身体,为了避免上述事故发生,医务人员操作时谨小慎微,有时止流夹拉拔长度不够,还是不能完全保证将导管内血液驱赶干净。故这种操作方式繁琐、对医护人员工作量和心理负担都增加较大、且尚不能完全有效消除负压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以消除有效消除负压且操作方便的体外输液导管止流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体外输液导管止流开关,其组成要点在于:包括接头基座和接头体,接头基座前端或者与输液导管接驳或者与输液管路上的输液构件接驳,接头体后端与输液导管接驳,接头体前段以可推进及后退的方式套置在接头基座内腔中,接头体与接头基座内腔之间具有接头体推进的空间,接头体内腔通过一种截止阀与接头基座内腔连通,此截止阀设置在上述接头体推进空间中并藉着推进到位的接头体完成截止阀的关断。
这样接头基座内腔构成一密闭型腔,利用接头体轴向推移的进退改变密闭型腔容积大小。接头体退后,密闭型腔增大;接头体推进,密闭型腔减小,推进到位,输液通道截止。输液工作时,接头体先退后,截止阀打开,密闭型腔增大,便于容纳更多液体;输液结束针管退出同时,接头体推进,密闭型腔由大变小,从而填补产生负压的空间,防止负压或者排出导管内血液进入血管以消除负压。这种防止负压及消除负压的方式简单、有效、操作方便。而截止阀的介入,在消除负压的同时又截止了输液通道,不但更加卫生、安全,而且从结构上确保了再次输液时必须先退后接头体(否则截止阀截止,无法输液),使得输液结束后接头体具有推进的空间以消除负压。而随着接头体推进而渐次截流的过程,使得截止阀也具有流量调节阀的作用。
这种体外输液导管止流开关可以广泛应用在输液器上以及留置导管上以及其他医疗输液装置的导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所述输液管路上的输液构件是输液导管以外的内中具有输液通道的构件。在留置针上,这种输液构件可以是留置针导管组件。
由于截止开关是在接头基座中,而不是如止流夹般直接在输液导管上操作,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这种止流开关可以向前或向后无限逼近输液管路上的其他构件,从而省略部分输液导管的跨接接驳,使输液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接头体前段可以有多种方式套置在接头基座内腔中:
还包括有一种螺旋调节轴向推移的装置,藉着这种装置接头体得以以可推进及后退的方式与接头基座进行套接。
这样通过螺旋调节轴向推移的装置实现接头体相对接头基座的轴向的推移和后退。
螺旋调节轴向推移的装置有多种具体的构造可供选择,以下公开其中的两种,一种是:
接头体前段插置在接头基座内腔中并与接头基座螺旋连接。
这样,转动接头体让接头体相对接头基座螺旋转动,从而让接头体相对接头基座螺旋式前进和螺旋式后退。
另一种是:
接头体由螺旋杆和升降头组成,螺旋杆前段插置在升降头内腔中并与其螺旋连接,螺旋杆还与接头基座轴向限位连接,升降头以可相对接头基座前后滑移的方式套置在接头基座的内腔中,升降头内腔后端与输液导管接驳、前端通过截止阀与和接头基座内腔接驳的输液导管连通。
这样,由于螺旋杆被轴向限位,螺旋转动被分解成空转和前后移动,其中空转由螺旋杆完成,前后移动则由升降头完成。又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铭,未经张建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8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注射器错误装载检测的注射泵
- 下一篇:C形卡式安全可移动床边挂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