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阴阳角抹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7517.1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3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熊瑜;武轶彬;席乌格登;罗红侠;王艳;郑旭芬;白金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21/16 | 分类号: | E04F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2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阴阳 抹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阴阳角抹子,属于建筑施工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里,建筑工具品种繁多、功能各异,其中抹灰的抹子也是各种各样,有铁抹子、钢皮抹子、压抹子、塑料抹子、木抹子、阴角抹子、阳角抹子等,其中阴角抹子和阳角抹子分别是用来抹阴角和阳角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阴角和阳角:在建筑中,阴角是指凹角,也叫内角,阳角是指凸角,也叫外角,例如,站在我们平常的室内,墙与天棚、墙与墙之间的夹角都是阴角,独立矩形柱的四个角、外墙的转角(但不能是两面墙的夹角)都是阳角。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阴角抹子通常包括相交的第一工作板11和第二工作板12,并且在第一工作板11与第二工作板12形成凹角的一侧固定有把手13(如图1所示),施工时,操作工人手握把手13,让凸角一侧接触阴角,并且沿着阴角移动,将阴角抹平。现有技术中的阳角抹子通常包括相交的第一工作板21和第二工作板22,并且在第一工作板21与第二工作板22形成凸角的一侧固定有把手23(如图2所示),施工时,操作工人手握把手23,让凹角一侧接触阳角,并且沿着阳角移动,将阳角抹平。这样阴角和阳角分别需要特定的抹子,也就使得建筑工具的品种较多,进而使得建筑工具的管理难度较大。
因此,如何减少建筑工具的种类,进而降低建筑工具管理的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建筑工具的种类、降低建筑工具管理的难度、方便施工使用的阴阳角抹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阴阳角抹子,包括相交的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以及把手,其特征是:在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中的任一工作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把手连接孔,且所述把手能够与工作板的任意一侧的把手连接孔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作板两侧的把手连接孔为相互联通的通孔,所述把手的连接杆上具有限位凸起;
优选地,所述工作板两侧的把手连接孔为螺纹孔,把手与所述把手连接孔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减少了建筑工具的种类、降低了建筑工具管理的难度、方便了施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阴角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阳角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阴阳角抹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阴阳角抹子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阴阳角抹子包括相交的第一工作板31和第二工作板32,第一工作板31和第二工作板32相交就形成了夹角,即第一工作板31和第二工作板32的一侧形成凹角,另一侧则形成凸角,第一工作板31两侧均设有把手连接孔(图3和图4所示的是第一工作板31上设置有把手连接孔311的情况,当然第二工作板32上设置把手连接孔的情况与第一工作板31上设置把手连接孔的情况相同),也就是说在凹角的一侧第一工作板31具有把手连接孔,在凸角的一侧第一工作板31也具有把手连接孔,把手33的连接杆与把手连接孔插接连接。
当需要抹建筑物的阴角时,将把手33插接于凹角一侧第一工作板31上的把手连接孔内,当需要抹建筑物的阳角时,将把手33插接于凸角一侧第一工作板31上的把手连接孔内,这样使用一种工具就可以完成阴角和阳角的抹灰工作,从而减少了建筑工具的种类,进而降低了建筑工具管理的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工作板两侧的把手连接孔设置为相互联通的通孔,把手33的连接杆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31(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后,限位凸起311与第一工作板31接触,这样就可以限制把手33深入到把手连接孔内的深度,也就是可以保证第一工作板31与墙面接触面的平整,进而保证了抹灰效果。
另外,为了使得把手33拆卸简单方便,并且保证把手33与第一工作面31配合较为牢固,通常可以将把手连接孔设置为螺纹孔,将把手33的连接杆与把手连接孔螺纹配合。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把手33而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多种形式,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7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筒型混凝土柱施工平台
- 下一篇:力传感装置、尤其是电容性的称重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