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7390.3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6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周荣楣;方莉;江秋玲;王浩东;朱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东电子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43/02 | 分类号: | H01J43/02;H01J4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1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冲击 光电倍增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倍增管,具体涉及一种实用性强的抗振动、抗冲击,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的光电倍增管。
背景技术
光电倍增管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一种真空光敏器件。现有光电倍增管的管壳为全玻璃管壳,当冲击达到几十个g时就会造成玻壳,特别是排气管烧灯部位的炸裂而漏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光电倍增管的阳极光照灵敏度、暗电流、抗冲击、抗震动、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份光电倍增管的电子光学系统、电子倍增系统和阳极输出系统与密封容器分别是分立式装配而成,在强冲击强振动条件下使用,上述三大系统的电极尺寸与相对位置发生偏移,导致阳极光照灵敏度降低和暗电流上升,甚至整管失效,使用寿命较短,成本高。
因此,很有必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设计研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抗振动、抗冲击,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的光电倍增管。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具有抗振动和抗冲击性能强,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光电倍增管。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它包括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电子倍增系统和阳极输出系统,所述的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电子倍增系统和阳极输出系统整体安装在密封容器内,所述的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包括受光面板,光电面,所述的电子倍增系统由倍增极构成。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所述的电子倍增系统中的各个倍增极之间的间距为2~5mm。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所述的光电倍增管的管径为25~50mm,长度为50~80mm。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所述的阳极输出系统中的阳极和末级倍增极之间的间距为0.5~3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与现有技术光电倍增管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性强,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具有高阳极光照灵敏度、低暗电流、抗强冲击、抗强震动、体积小的诸多优点,应用范围广泛,可克服现有技术氪灯的诸多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它包括电子光学输入系统(1),电子倍增系统(2)和阳极输出系统(3),所述的电子光学输入系统(1),电子倍增系统(2)和阳极输出系统(3)整体安装在密封容器(4)内,所述的电子光学输入系统(1)包括受光面板(1-1),光电面(1-2),所述的电子倍增系统(2)由倍增极构成。
以上所述的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所述的电子倍增系统(2)中的倍增极之间的间距为2~5mm。
以上所述的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所述的光电倍增管的管径为25~50mm,长度为50~80mm。
以上所述的抗振动、抗冲击的光电倍增管,所述的阳极输出系统(3)中的阳极和末级倍增极之间的间距为0.5~3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东电子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东电子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73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