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大跨距主轴的电脑绣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6996.5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3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陆军;俞永水;陶益民;张雪明;印叶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开通数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C7/00 | 分类号: | D05C7/00;D05C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跨距 主轴 电脑 绣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跨距主轴的电脑绣花机。
背景技术
电脑绣花机是以电脑缝纫机为基础,其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的发展和应用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一种高自动化、高生产效率的光、机、电三者合一的刺绣设备。电脑绣花机以机头的多少来区分,可分为单头机和多头机,多头机一般可有2—124个机头。针对刺绣产品量大、绣品精度高的要求,促使绣花机朝着多头方向不断发展,绣花速度也相应的不断提高。
电脑绣花机的主轴是电机带动机头进行运动的支撑件,而机头通过导轨连接针杆架。目前大多电脑绣花机都是一个电机带动主轴进行工作。通常绣花机主轴由下主轴和上主轴构成,下主轴和上主轴平行连接机架两侧,在机架一侧设置电机传动机构实现下主轴和上主轴的同步驱动;随着绣花机机头的增多,主轴的长度增加,跨度变大,单个电机单侧带动主轴势必会引起主轴产生大的扭曲。同时随着电脑刺绣机转速的提高,易引起各个机头运动的不同步,造成绣花图案的误差,绣品精度的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断线,严重影响刺绣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跨距主轴的电脑绣花机,本电脑绣花机克服了传统电脑绣花机主轴单侧驱动的缺陷,避免了主轴在传动过程中的扭曲,保证了各个机头的同步运动,有效提高了图案的刺绣精度及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跨距主轴的电脑绣花机,包括机架、横梁、下主轴、上主轴、绣框、工作台、控制器、若干机头、若干旋梭和若干过线板,所述工作台设于所述机架中部,所述横梁设于所述机架顶面,所述下主轴和上主轴分别间隔水平设于所述机架两侧并且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绣框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且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在工作台平面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若干机头分别间隔设于所述横梁上并且通过所述上主轴驱动机头内绣针,所述若干过线板设于所述若干机头顶部,所述若干旋梭分别间隔设于所述工作台底面并且与所述若干机头位置对应,所述若干旋梭通过所述下主轴驱动,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机架一侧;本绣花机还包括光电编码器、两个电机、两个带轮、两个链条和四个链轮,所述两个电机分别设于所述机架两侧,所述两个带轮分别设于所述下主轴两端,所述两个电机的驱动轴通过同步齿形带连接所述下主轴两端的带轮,所述四个链轮分别设于所述上主轴和下主轴的两端,所述两个链条分别连接所述上主轴和下主轴两端的链轮,所述光电编码器设于所述上主轴一端并用信号线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两个电机和绣框驱动装置。
进一步,上述两个电机是伺服电机。
进一步,上述两个电机分别带有电磁刹车装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特别适用于大跨距主轴的电脑绣花机,即本绣花机工作台设于机架中部,横梁设于机架顶面,下主轴和上主轴设于机架两侧并位于工作台的上下方,绣框设于工作台上并且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在工作台平面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若干机头分别间隔设于横梁上并且通过上主轴驱动机头内绣针,若干过线板设于若干机头顶部,若干旋梭设于所述工作台底面并且与若干机头位置对应,若干旋梭通过下主轴驱动,控制器设于机架一侧;两个电机设于机架两侧,两个带轮设于下主轴两端,两个电机的驱动轴通过同步齿形带连接下主轴两端的带轮,四个链轮设于上主轴和下主轴的两端,两个链条分别连接上主轴和下主轴两端的链轮,光电编码器设于上主轴一端并用信号线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两个电机和绣框驱动装置。本电脑绣花机克服了传统电脑绣花机主轴单侧驱动的缺陷,避免了主轴在传动过程中的扭曲,保证了各个机头的同步运动,有效提高了图案的刺绣精度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跨距主轴的电脑绣花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开通数控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开通数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69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