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打插钢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6751.2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1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谢铭;谢广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8 | 分类号: | E02D5/28;E02D5/4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21025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打插 钢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桩,特别是一种通过打击、振动或旋转压入施工法施工的钢管桩。
背景技术
常规钢管桩为圆柱形;在打击、振动或旋转压入施工过程中,钢管桩的下端部分在地基大压强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卷曲变形,导致钢管桩难以打到设定深度。同时由于钢管桩外圆周面受到地基侧向挤压产生的摩擦力,随着插入深度增加,作用在钢管桩上的摩擦阻力也大为增加,对打桩设备的压强要求就更高。因此,在钢管桩施工过程中如何减小施工阻力,又能确保钢管桩能够承受相应的承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管桩的改进,该钢管桩应具有施工阻力较小、又能承受设计载荷的特点,并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耗材较少、经济实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打插钢管桩,其特征在于该钢管桩包括内径相同、自上而下排列并焊接连为一体的上钢管、中钢管以及下钢管;中钢管位于中间位置且其壁厚小于上钢管和下钢管,中钢管的外圆周面上还焊接有若干个沿轴向布置以用于提高承载能力的加强筋;所述下钢管的下半部分外圆周面为由上而下逐渐变小的圆锥面。
所述若干个加强筋所形成的空间轮廓外径小于或等于上钢管的外径以及下钢管的外径。
所述上钢管的外径与下钢管的外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钢管的下半部分制成圆锥面后,底端形成了一个带尖口的桩前端,有效减小了钢管桩插入地基所需的压强(减小了打桩压力);中钢管的外圆周面变小并且加焊若干个加强筋后,减小了中钢管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也大幅度减小了下插时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减小了打桩压力;因而本实用新型在施工过程中打插速度明显加快,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还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钢材用量较少,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的易打插钢管桩1,包括内径相同且自上而下焊接联为一体的上钢管2、中钢管4、下钢管5(两两钢管内表面之间的接缝部位最好保持光滑过渡)。中钢管位于中间位置且其壁厚小于上钢管和下钢管,所以中钢管的外圆周面往轴线方向缩进若干距离(壁厚较薄导致外径减小);该外圆周面上还焊接有若干个加强筋3;这些加强筋沿中钢管的轴向布置,可提高钢管桩的承载能力以满足相应承受载荷要求,同时又能有效减小中钢管外圆周表面与地基的接触面积,有效减小下插摩擦阻力,进而大幅度减小施工阻力(中钢管的长度由钢管桩打入深度决定,基本要求全部打入地基下面)。
作为优选,这些加强筋所形成的空间轮廓的外径,应当小于或等于上钢管的外径以及下钢管的外径;以满足减少打桩阻力的需要。
进一步,上钢管的外径与下钢管的外径相同。
所述上钢管的壁厚较厚,以满足施工打压及承受载荷要求。
所述下钢管的下半部分外圆周面是由上而下逐渐变小的圆锥面;即下钢管外圆周面的下半部分,由上而下逐渐变薄,形成一个带尖口的桩前端,可减小钢管桩插入地基时所受到的压力(减小施工过程中的打桩压力),降低对施工设备的要求,同时加快了施工速度,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6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