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煤锅炉燃尽风布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4109.0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1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于鹏峰;陈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湘电试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9/00 | 分类号: | F23L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锅炉 燃尽风 布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工程技术领域,涉及电站燃煤锅炉燃尽风的配风方式,尤其是涉及燃煤锅炉燃尽风风量的分配及调节。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分级燃烧是降低NOx排放的有效技术,空气分级原理主要是减少燃料氮与空气中的氧结合,通过形成富燃区将NOx还原为N2,以减少燃料型NOx的生成,在煤热解完成后,再补入燃尽风以完成未燃尽碳的燃尽。但多数锅炉采用空气分级燃烧后出现了飞灰可燃物及排烟温度升高,未能兼顾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尤其是“W”火焰锅炉,炉膛宽度大,沿炉膛宽度方向极易出现氧量分布偏差,空气分级导致下炉膛氧量偏差加大,上炉膛空气补入不均匀时加剧了这种偏差,导致了燃烧的不完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燃尽风布置装置,实现煤粉深度分级燃烧,同时延长煤粉在燃尽风区域停留时间,促进煤粉在燃尽风区域完全燃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煤锅炉燃尽风布置装置,包括风箱,所述风箱内设置有若干个燃尽风单元,所述风箱上开设有为所述燃尽风单元供风的进风口,所述燃尽风单元形状为六面体,所述六面体上开设有三个贯穿所述六面体前后且面对燃煤锅炉炉膛的燃尽风道,三个燃尽风道出风端口的大小从上至下递减,所述燃尽风管内设置有控制风量大小的燃尽风量调节板;所述风箱内部或者风箱外设置有调节所述燃尽风单元水平摆动的风门摆动控制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三个燃尽风道均为圆柱体形状,所述三个圆柱体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为500-800mm、300-600mm、200-400mm,所述三个圆柱体底面面积比为3:2: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将燃尽风区域煤粉深度分级燃烧,延长煤粉在燃尽风区域停留时间,促进煤粉在燃尽风区域完全燃烧;实现燃尽风深度分级,进一步促进NOX的分级还原;通过燃尽风左右摆动布置,减少“W”火焰锅炉燃尽风区域沿炉膛宽度方向氧量偏差,消除局部缺氧,保证煤粉燃烧完全,同时可实现低负荷下针对燃烧器投运位置的局部调整;兼顾了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风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燃尽风单元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燃尽风单元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包括风箱1,所述风箱1内设置有若干个燃尽风单元2,所述风箱1上开设有为所述燃尽风单元2供风的进风口5,所述燃尽风单元2形状为六面体,所述六面体上开设有三个贯穿所述六面体前后且面对燃煤锅炉炉膛的燃尽风道3,三个燃尽风道出风端口的大小从上至下递减,所述燃尽风管内设置有控制风量大小的燃尽风量调节板6;所述风箱内部或者风箱外设置有调节所述燃尽风单元水平摆动的风门摆动控制器4。
如图2所示,所述三个燃尽风道均为圆柱体形状,所述三个圆柱体A、B、C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为500-800mm、300-600mm、200-400mm,所述三个圆柱体A、B、C底面面积比为3:2:1.5。
本实用新型采用倒三角布置方式,使燃尽风量从下到上逐渐增加,通过三级燃尽风压制烟气上升速度,延长未燃尽碳在燃尽风区域停留时间,未燃尽碳在三级燃尽风区逐级燃烧,直至完全燃尽。在风门摆动控制器的控制下,燃尽风单元可以左右摆动(最大摆动45度角),使炉膛左侧燃尽风可以向右摆动,炉膛右侧燃尽风可以向左摆动,从而调整炉膛宽度方向氧量分配,减少由于氧量不平衡导致的局部燃烧不充分。消除燃尽风区域局部缺氧,进一步促进煤粉的完全燃尽。同时燃尽风分级补氧实现了深度分级燃烧,更有利于降低NOx的排放。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在降低NOX排放的同时保证煤粉的充分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湘电试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湘电试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41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组合式水管和利用该水管浇水的方法
- 下一篇:回转窑的进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