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上砂型下芯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3442.X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8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元吉;吴正文;付秋生;景学广;张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州市合鑫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6656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领域,尤其涉及铸造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在上砂型下芯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铸造行业中,经常需要安放一定量的砂芯用来形成铸件的内腔、孔洞和凹坑等部分,砂芯在砂型中的位置一般是靠芯头来固定的。垂直砂芯一般有上下两个芯头,在垂直砂芯的安放过程中,常规的下芯方式是将砂芯下在下砂型中,在此同时将上芯头放入上砂型中的芯座内,然后合箱。在下芯和合箱的过程中,由于视线受到阻隔,砂芯的上芯头难以准确地下到上砂型的芯座内,两者容易发生碰撞摩擦而形成落砂现象,从而造成铸件缺陷。生产中也有用“吊芯”的方式,将只有上芯头的砂芯下在上砂型中,即用铁丝或螺栓将砂芯吊在上砂型,但铁丝孔和螺栓孔易造成型砂的强度下降,且造型复杂、操作繁琐,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如何合理地在上砂型安放砂芯,同时又能保证铸件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上砂型下芯的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在上砂型中合理地安放砂芯,保证了铸件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上砂型下芯的装置,包括上砂型,在上砂型中设有芯座,及与芯座配合连接的砂芯。
在上砂型中设置芯座,用芯座与砂芯的配合连接,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吊芯”工艺,避免了对成型砂的结构强度的破坏,实现了砂芯在上砂型中的合理安放,由于砂芯安放在上砂型中,避免了常规下芯方式中由于视线受到阻碍,使得上芯头与上砂型碰撞摩擦,造成落砂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铸件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砂芯只设有上芯头,上芯头与芯座具有相同的锥度,锥度为3-5°,两者过盈配合。
本装置中采用的砂芯只有上芯头而无下芯头,避免了下芯头与下砂型碰撞摩擦造成的落砂现象。砂芯与芯座具有相同的锥度,且过盈配合,省略了铁丝或螺栓紧固方式,使得两者的连接更加稳定,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的砂芯为树脂砂壳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实现了在上砂型中合理地安放砂芯,有效地避免了传统下芯工艺中合箱时砂芯与砂型碰撞摩擦造成落砂的现象;取代了“吊芯”工艺中,采用铁丝或螺栓的紧固方式,简化了操作工艺,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对成型砂强度的破坏和落砂情况的发生,保证了铸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下芯未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芯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在上砂型下芯的装置,上砂型1、芯座2和只有上芯头4的砂芯3,砂芯3为树脂砂壳芯,芯座2的锥度与上芯头4的锥度相同,锥度为4°,芯座2和砂芯3过盈配合。
在下芯过程中,翻转上砂型1,将砂芯3放入芯座2内,此时芯座2和上芯头4之间存留有一定空隙,然后将砂芯3敲入芯座2内,待砂芯3与芯座2紧配合后,再次翻转上砂型1,如图2所示,由于过盈配合连接,砂芯3便被牢固地锁紧在芯座2内。
这种工艺结构不仅解决了砂芯与型砂碰撞摩擦产生落砂的问题,而且还省去了“吊芯”中通过铁丝或螺栓紧固的过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州市合鑫铸业有限公司,未经林州市合鑫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34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数据口胶塞成型塑胶模
- 下一篇:一种翻转式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