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形封头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2676.2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0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正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正武封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5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头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球形封头模具。
背景技术
封头是石油化工、原子能和食品制药等多种领域中压力容器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不分。封头作为压力容易的端盖,是压力容器的一个主要承压部件,封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压力容器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球形封头是以球壳的球冠部分所形成的封头,有半球形封头和无折边球性封头两类。压力容器多采用半球形封头作为端封头,其优点是在同样容积下表面积最小,相同承压条件下需要的厚度最薄,从节省材料和强度上看,是最合理的。无折边球形封头与简体用角焊缝连接,常用作容器中两独立受压室的中间封头,也可作端封头。球形封头的生产制造工艺相对蝶形封头和椭圆封头复杂,现有技术中需要多次加工才能成型,在多次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更换不同的成型模具生产过程复杂,不利于后期的批量加工成型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球形封头模具,只需设定好上模上半球形凹槽的半径,就可在该一套模具上实现生产球形封头,封头成型快速,形状标准,操作简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球形封头模具,包括下压件、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放置在下模的正上方,上模和下模均为圆柱形;所述的上模的上平面设置有半球形凹槽,下压件安放在半球形凹槽内。将下模置于压机的活动平台上,上模与下模合模,用下压件挑起需要按压操作的椎型筒体,下压件在操作机的带动下在旋转,利用上模与下模的合模空间即随形锻造成半球形封头,操作简单,成型快速,球形封头的形状大小便于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模包括上平面、下平面和多块支撑板,上平面和下平面相互平行,多块支撑板竖直连接在上平面和下平面之间。在保证上模强度的同时,还减少上模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块支撑板相互平行且等间距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模上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蝶形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压件底部设置为球形弧面。便于球形封头底部的一次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模的直径小于下模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只需在操作机的带动下让下压件旋转,带动需要成型的锥形筒体转动,利用上模和下模形成的合模空间即可成型为半球形封头,操作简单,成型快速,形状标准,省去以往繁琐的更换模具的过程。
2、 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的上平面和下平面之间通过支撑板进行连接,在保证上模的耐压强度的同时还能降低上模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下压件;2、上模;3、下模;4、支撑板;5、蝶形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下压件1、上模2和下模3,下模3上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蝶形空隙5。本实施例的上模2放置在下模3的正上方,上模2和下模2均为圆柱形,上模2的直径小于下模3的直径。所述的上模2的上平面设置有半球形凹槽,下压件1安放在半球形凹槽内,下压件1底部设置为球形弧面。本实施例的上模2包括上平面、下平面和多块支撑板4,上平面和下平面相互平行,多块支撑板4竖直连接在上平面和下平面之间,多块支撑板4相互平行且等间距排布。
将上模、下模预热300~400℃,将需要成型的锥形筒体加热1150~1200℃,再将下模置于压机的活动平台上,用下压件将锥形筒体挑起置于上模上,然后将上模与下模合模,经操作机不断旋转下压件,带动锥形筒体旋转,利用上模与下模的合模空间即随形锻造成半球形封头,待半球形封头冷却后,经600~950℃热处理、小余量金属的切削后成型为半球形封头。锻造成型的半球形封头,其纤维方向随形分布,安全可靠,具有抗高温、高压和抗腐蚀性,且机加工余量小,节省材料,加工周期短,制造成本低。
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正武封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正武封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26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床自动进出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针对产品有负角度的新型冲压侧向成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