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药物包衣流化床的机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0708.5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0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佩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英茂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16 | 分类号: | B01J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蔡仲德 |
地址: | 北京市怀柔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包衣 流化床 机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物包衣流化床零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药物包衣流化床的机头。
背景技术
目前流化床机头上固定的过滤支架的结构,是图1所示的整体是圆柱形结构,并且柱形中间是中空的,只用几根钢柱组成,这样的过滤支架在安装过滤捕集袋后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将捕集袋抽真空时,受设备内外压差得影响,由于过滤支架呈圆柱形,过滤捕集袋会产生凹陷,从而形成沙漏形,产生死角,使得微丸在包衣过程中,微丸在死角处有堆积、掉落,导致有未给包衣的微丸产生,同时包装过程中,微丸间的摩擦产生静电,由于静电作用使得支架吸附微丸的现象尤为明显,给包衣带来很大的影响,直接导致包衣不均匀、总有遮盖不全的素丸掺杂其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微丸死角堆积等现象的发生,导致不能把所有的微丸都包衣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了一种药物包衣流化床的机头,使在用捕集袋套在其上的支架,将捕集袋抽真空时,即使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也不会产生内陷、死角,从而达到将所有微丸包衣均匀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药物包衣流化床的机头,包括机头基座、固定在机头基座上的过滤支架,所述的过滤支架呈U型。这样在套上捕集袋抽真空时,袋和之间不会产生死角,也不会变形,不会又遗漏的微丸卡在死角里。
所述过滤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头基座上。
所述的U型过滤支架,其圆弧弧度在90°~135°之间。在实际使用时,最佳的U型弧度在上述角度之间,使用最方便,为最佳的角度。
所述螺栓上缠绕导线,导线的另一端与流化床接地部分连接。在套上捕集袋时,因为有摩擦会产生静电,将导线与接地部分连接,将静电产生的微电流导出去,减小静电,防止微丸因为静电作用卡在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流化床机头上的支架从圆柱形变成U型,圆弧顶端弧度在90°~135°为宜,在给微丸做包衣处理时,这种U型的支架即使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变形,也不会产生死角让微丸卡在里面,导致有遗漏的微丸未包衣,同时本技术方案还在支架上增加导线,导线连接在流化床的接地部分,使做微丸包衣和捕集袋套在支架上抽真空时,最大程度的将摩擦产生的静电导出去,去除因为静电而导致的微丸包衣不均匀等不良影响,同时微丸包造效果、生产效率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药物包衣流化床的机头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药物包衣流化床的机头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1、机头基座;2、过滤支架;3、导线;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药物包衣流化床的机头,包括机头基座1、固定在机头基座上的过滤支架2,所述的过滤支架呈U型,过滤支架通过螺栓4固定在机头基座上。
所述螺栓上缠绕导线3,导线的另一端与流化床接地部分连接。
所述U型过滤支架的圆弧顶端弧度在90°~135°为宜。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较佳实施案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英茂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英茂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07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