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井口垫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0546.5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0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邢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彩***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井口 垫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用的通信管道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井口垫圈。
背景技术
随着市政道路的大规模建设,与之配套的各种管线也随路建设。检修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行车舒适性、安全性、美观度以及道路寿命。城市道路各种检修井的井盖周边的路面开裂、破损、沉陷以及井盖下沉是普遍存在的道路质量通病。给行人及机动车出行带来不便,轻则引起道路的损坏,重则井周大幅度沉陷,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井盖周边问题主要是井口下沉,是由于井周基底应力远小于井口周围同深度的土基应力,从而造成井口与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引起井口下沉病害。井口下沉的维修也很困难,此类问题多出现在道路的主干路内,车流量较大。维修施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井周虽经数次维修,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有的井周维修采用现场浇筑工艺,工艺复杂,养护时间长。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路面的平顺度和美观,尤其影响行车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井口垫圈,井盖下方安装预制井口垫圈,增加受力面积使受力转移,外力作用通过井圈以及井口垫圈可将大部分 路面荷载传递到井周上覆及周边道路路面结构层面。同时,使井圈与四周柔性路面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不均匀沉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预制井口垫圈,包括由混凝土一次成型制成的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包括外圆环和与外圆环连接为一体的内圆环,所述外圆环和所述内圆环同心,所述外圆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内圆环的内径。
优选的是,所述内圆环上每间隔120度设置一固定螺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采用混凝土一体预制件,使用方便,且可将外力传递到周边路面结构层,可有效防止井周沉降破坏路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制井口垫圈,包括由混凝土一次成型制成的垫圈本体1,垫圈本体1包括外圆环2和与外圆环2连接为一体的内圆环3,外圆环2和内圆环3同心,外圆环2的内径大于内圆环3的内径,内圆环3上每间隔120度设置一固定螺栓4。
外圆环的外径为1500mm,内径为1000mm,厚为150mm,内圆环的内径为800mm,厚为100mm。
施工时,井室按装完上覆板后,即可吊装预制井口垫圈。吊装时应使预制井口垫圈与上覆板井口同心。上覆板和预制井口垫圈之间用方砖调整预制井口垫圈高程,保证井盖上沿与道路路面平顺。预制井口垫圈安装完成后, 将井圈安装到预制井口垫圈的内圆环3上,安装时也应与上覆板井口、垫圈圆环同心。井圈上的螺栓孔分别对应预制井口垫圈的固定螺栓4后紧固,用M10砂浆填注井圈周边与垫圈上沿平齐,并保证沥青料铺设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05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安全排水窨井盖
-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