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固体药物植药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0390.0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9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钧;马建华;杜军;范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固体 药物 药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固体药物的注射针。
背景技术
传统上,注射器多是用于注射液体药物,而固体药物则常通过口服方式被人体吸收。将固体药物直接植入患者病灶或其他组织器官内治疗疾病,是一种新的医疗方法。该医疗方式能使患者病灶部位或体内长期保持有效药物浓度,明显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而其他部位药物浓度比较低,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
早在上世纪末,本公司即公开了CN2333406Y和 CN2333405Y两种固体药物用植入针,现已投入临床使用十多年,收效良好,广受好评,使用人群和可应用的病患类型正逐年上升。然而,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便,例如,上述植入针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手术中的给药治疗,但却难以被用于非手术型的经皮穿刺给药治疗,因而不能使植入剂很好地用于不需手术治疗的疾病,限制了疗效显著、毒副作用极小的新型植入剂的应用和发展。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固体药物植药针,可使植入剂经皮穿刺植入病灶区或需要给药的部位行区域性持续长时期的药物治疗,且使用方便,创伤小,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固体药物植药针,解决了植药针在非手术型经皮穿刺给药中的不足,扩大相关植药技术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新型固体药物植药针,由针管、针座、针芯、推杆,游标五部分组成,针座位于针管尾部,针芯和推杆可分别插入到针管内,游标可固定在针管外。
一种新型固体药物植药针,针座尾部是一平台,平台中心有一小孔,可与不锈钢植入剂包装管相配合。
一种新型固体药物植药针,针芯直径与针管内径相匹配;针芯插入针管时,针芯顶端斜面与针管顶端斜面相平齐。
一种新型固体药物植药针,推杆直径与针管内径相匹配;推杆插入针管时,推杆顶端略长于针管顶端,以便于针管内固体药物的植入。
一种新型固体药物植药针,针管上有刻度标识,辅助针管外游标,用于控制穿刺深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管,2、针座,3、针芯,4、推杆,5、游标。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是示意图,图中:1、针管,2、针座,4、推杆,6、毛细管型植入剂包装管。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案例1
实施案例1
参见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针管1,针管尾部的针座2,可分别插入针管1内的针芯3和推杆4,以及针管外匹配的游标5;针座2尾部是一平台,平台中心有一小孔,可与不锈钢植入剂包装管6相配合;针管1上有刻度标识,辅助针管1外游标5用于控制穿刺深度。使用时,先将针芯3插入针管1内,缓慢进针达患者的病灶或相关组织部位,穿刺深度由游标5进行固定控制;抽出针芯3,将不锈钢植入剂包装管6与针座2尾部的小孔相连接,接着用推杆将固体药物由不锈钢植入剂包装管6内推入到针管1内,移除不锈钢植入剂包装管6,再将推杆4推进针管1内;一边后退针管1,一边推进推杆4,即可实现固体药物的体内植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中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0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