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烘房的降温管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09586.8 | 申请日: | 2013-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8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好格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25/00 | 分类号: | F26B2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 31104 | 代理人: | 应云平 | 
| 地址: | 2014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烘房 降温 管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烘房的降温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现有的定形机的烘房1中设有两组轨道体2,每组轨道体2上设有链条3,链条3上装有针板4,针板4装在底座5上,针板4夹持着织物,链条3循环连续运行,将织物从烘房1的进布处带动到烘房1的出布处。
烘房1工作时,处于高温状态,由于轨道体2、链条3、针板4都是钢材制成的,热传导使得它们的温度和烘房1内温度是一致的,都是处于高温状态。这样使得织物宽度方向的边缘,即针板4夹持织物的位置温度很高,远远高于织物的温度,致使织物受到的热量远远高于织物中间温度。这样使得织物的中间和边缘受到的热量不一致,导致了边缘和中间的温差。
现有烘房1的问题是:由于受热量不同织物伸长不同,使得织物边缘呈现波浪式的不平整,导致织物边缘位置为废品;被加工的织物边缘和中间的物理品质产生明显差异,产生废品;由于高温物体具有热辐射作用,所以,高温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边缘与针板4接触的位置,而是有可能使更大边缘范围产生废品;轨道体2是钢材制成,热胀冷缩是其明显的物理特征,烘房1从常温到工作温度的温差具有180℃至250℃,轨道体2、链条3和针板4严重伸缩,而链条3必须在常温下工作,或者在各种工作温度条件下处于正常张紧工作状态。因此,要求轨道体2的伸缩量越小越好。
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能够使烘房1内轨道体2的温度下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的烘房结构所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烘房的降温管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烘房的降温管路结构,包括固定于轨道体的底部的传热管路,所述传热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蒸汽锅炉上的锅炉输出管和锅炉回路管连接,所述锅炉回路管的出口和锅炉输出管的进口连通,锅炉输出管、传热管路和锅炉回路管构成蒸汽降温循环管路。
所述传热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于轨道体的起始运行端和终止运行端。
所述传热管路的管壁与轨道体接触。
所述传热管路设置于轨道体的底壁的中央部位。
所述锅炉输出管设置于烘房外部。
所述锅炉回路管设置于烘房外部。
所述传热管路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钢管。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烘房对织物的加工温度通常为160-220℃,最高甚至为280-300℃。烘房内的轨道体、链条、针板的温度就达到上述同样的温度。在轨道体的底壁的中央增加了传热管路,将锅炉输出管、传热管路和锅炉回路管依次连接,构成蒸汽降温循环管路,锅炉输出管提供的蒸汽充入传热管路中,由于饱和蒸汽温度小于等于120℃,且饱和蒸汽温度也能够调节,传热管路的管壁与轨道体充分接触,烘房内的轨道体的温度通过传热管路传递,升温的饱和蒸汽循环流动到锅炉回路管中,实现了热交换的过程,使得烘房内轨道体的温度得以下降,并能够通过调节流量,实现温度控制。另外,通过热交换过程,传热管路内的蒸汽温度明显升高,按蒸汽降温循环管路的连接方式,温度升高的蒸汽在循环过程,再回到蒸汽锅炉中,升温的热量再利用,达到了热能再利用,实现节能。
本实用新型使织物受热均匀,织物伸长量相同,使得织物边缘平整;被加工的织物边缘和中间的物理品质差异小;有效降低烘房内的温度,使轨道体的伸缩量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烘房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烘房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烘房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烘房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蒸汽降温循环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烘房的降温管路结构,包括固定于轨道体11的底部的传热管路12,所述传热管路12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蒸汽锅炉15上的锅炉输出管13和锅炉回路管14连接,所述锅炉回路管14的出口和锅炉输出管13的进口连通,锅炉输出管13、传热管路12和锅炉回路管14构成蒸汽降温循环管路。
所述传热管路1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轨道体11的起始运行端和终止运行端。
所述传热管路12的管壁与轨道体11接触。
所述传热管路12设置于轨道体11的底壁的中央部位。
所述锅炉输出管13设置于烘房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好格印染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好格印染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95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单晶炉重掺砷杂质的挥发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切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