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非接触hall式扭矩传感器的导磁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9014.X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3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周龙龙;蔡黎明;王朝久;周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新世宝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3/00 | 分类号: | G01L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接触 hall 扭矩 传感器 导磁环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非接触hall式扭矩传感器的导磁环组件。
背景技术
电动转向系统(EPS)基本包含:转向机构、扭矩传感器、控制器(ECU)。扭矩传感器作为EPS系统的神经元,感知驾驶员施加在方向盘上的扭矩,是EPS关键零部件之一,国内外对非接触hall式扭矩传感器的性能提升从未停止,对应与传感器的性能密切相关的导磁环组件导磁效果要求越来越高。日本捷太格特公司采用12对极尖齿导磁结构,来增加磁信号强度和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线性度,但是导磁环路上存在阻磁的定位孔,影响磁信号稳定性;韩国大星公司采用中间部分增加磁屏蔽,外部用不折弯的导磁结构保证采磁通路的效果,来增加传感器信号源的强度,但是其装配工艺较为复杂;美国伯恩斯公司采用8对极矩形导磁结构来增加导磁通路面积,提高信号源的可靠性,但是导出磁信号强度偏低。
对于非接触hall式扭矩传感器中的导磁环组件,现有的导磁环组件制造方法通过注塑成型,其中导磁环组件的定位方式是通过在下模组件上设有导柱,在导磁环上设有定位孔来实现上下导磁环的定位,对应在导磁环上设有定位孔的导磁环组件存在如下的缺陷:在导磁环上设有定位孔,阻碍了导磁环上的导磁通路,使得磁场分布不均匀,影响了磁场感应的效果;而且在定位孔处,机械强度也较低,此处受到应力作用时会产生的微变形,就会造成磁路断路,影响了磁场感应的效果,从而降低了传感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了传感器传递信号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导磁通路没有断路和阻碍,通路顺畅,磁场分布均匀的用于非接触hall式扭矩传感器的导磁环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非接触hall式扭矩传感器的导磁环组件,所述导磁环组件包括上下两个导磁环和衬套,导磁环和衬套通过注塑工艺合成,所述导磁环包括环状体和自环状体的内环端部垂直环状体方向设有若干的齿,所述齿大小相同以及相邻齿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环状体为一个整体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两个导磁环的放置为齿相对咬合且齿间有间隙,且沿导磁环圆周方向齿间间隙相等,齿间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齿相对所述环状体的内环端部为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取得如下的有益效果:所述导磁环组件通过在下模组件上设有与导磁环上齿相配合的导向片来实现上下导磁环的定位,因此导磁环的所述环状体设置为一个整体平面,导磁结构导磁通路没有断路和阻碍,通路顺畅,磁场分布均匀,提高了传感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大大增加了传感器传递信号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提高了所述导磁环机械强度,而且冲压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非接触hall式扭矩传感器的导磁环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磁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非接触hall式扭矩传感器的导磁环组件的实施例,所述导磁环组件包括上下两个导磁环1和衬套2,导磁环1和衬套2通过注塑工艺合成,所述导磁环1包括环状体3和自环状体3的内环端部垂直环状体3方向设有若干的齿4,所述齿4大小相同以及相邻齿4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环状体3为一个整体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两个导磁环1的放置为齿4相对咬合且齿间有间隙,且沿导磁环1圆周方向齿间间隙相等,齿间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齿4相对所述环状体3的内环端部为平滑过渡。
所述导磁环组件通过在下模组件上设有与导磁环上齿相配合的导向片来实现上下导磁环的定位,因此导磁环的所述环状体设置为一个整体平面,导磁结构导磁通路没有断路和阻碍,通路顺畅,磁场分布均匀,提高了传感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大大增加了传感器传递信号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提高了所述导磁环机械强度,而且冲压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新世宝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新世宝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9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气水隔离器
- 下一篇:在线动态信号测试采集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