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标识牌防脱落的护栏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08552.7 | 申请日: | 2013-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3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电业局双流供电局 |
| 主分类号: | G09F7/20 | 分类号: | G09F7/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识 脱落 护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栏,具体是指一种标识牌防脱落的护栏结构。
背景技术
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为实现这一功能,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建立结构合理的大型电力系统不仅便于电能生产与消费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分配,减少总装机容量,节省动力设施投资,且有利于地区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更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电力系统建设往往是国家及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出现,使用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准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电力设备、系统经常需要现场检修,而检修的现场常常属于行人较多的街道、过道等地点,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需要用防护栏或者是隔板将操作区域隔开,让行人、车辆绕行。目前的防护隔烂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交通用的隔离栏,其优点是耐用,不易变形,缺点也很明显:笨重、不易运输、小面积使用不方便,成本很高;第二种是建筑施工使用的防护栏,由钢管、扣件、钢板搭接而成,或者由塑钢板材搭接而成,固定在路面,优点是轻巧、美观,缺点是需要固定在地面、适合长期使用,占地面积较大,不易移动;第三种是软带式的防护栏,多用于银行、医院等公共场合,优点是轻便、易携带,可适用于多种场地,缺点是牢固性差、长度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识牌防脱落的护栏结构,解决目前的电力检修过程中防护栏不实用、标识牌容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标识牌防脱落的护栏结构,包括两个立柱,在两个立柱之间安装有组件式的栏杆,在所述立柱上套装有两个活动的环状接头,在环状接头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接口孔,在立柱上还贴付有标识牌,标识牌的上部卡紧在环状接头与立柱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栏也可以任意接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两个立柱,每个立柱上都设置有两个环状接头,环状接头套装在立柱上,可以任意转动,在环状接头上可以设置两个或者多个接口孔,相邻两个接口孔的角度可以任意设置,同时环状接头可以任意转动,从而可以使得相邻两个组件式的栏杆之间存在变化的夹角,组件式的栏杆可以任意长度,围合成任意的形状;标识牌采用环绕贴付在立柱上的方式,相对于悬挂式的标识牌,更稳定,不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脱落,而且,将标识牌的顶部卡放在环状接头与立柱之间,为了放置环状接头,立柱上设置有凹槽,环状接头放置在凹槽内,将标识牌的上部放置在凹槽内,在环状接头重力作用下,可以将标识牌固定,避免了标识牌的脱落,可以少用甚至不用粘接胶;利用相对于现有的护栏而言,不仅重量合适,适于临时围合,而且可以围合成任意的形状,便于拆卸和运输,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在所述立柱下方设置有配重盘,配重盘为空腔结构,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立柱横截面积的30~40倍。进一步讲,为了保持栏杆的稳定性,可以在立柱的下方安装配重盘,配重盘为空腔结构,用于盛放干砂或者是水,其面积为立柱面积的30~40倍,可以避免立柱的倾倒,干沙和水的来源广泛,可以就地取材,减轻了运输的重量。
所述栏杆包括两个横杆,横杆插接在接口孔内,在两个横杆相对的面设置有插孔,在插孔内插装有栏杆。进一步讲,横杆的长度可以任意选择,或者是设置一系列长度型号的横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栏杆可以倾斜,也可以竖直,其结构也可以多样化,不限于直条状,插接容易,便于安装拆卸。拆卸后的体积远远小于整体的体积,便于运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电业局双流供电局,未经成都电业局双流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85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汽车混合动力系统实训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