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正渗透-反渗透膜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7312.5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0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秦龙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1/58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曹宇飞 |
地址: | 719000 陕西省榆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 反渗透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的反应器,特别是一种将正渗透-反渗透-闭合循环有效结合的正渗透-反渗透膜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增长,对于水资源的需要量日益增加,因此将污水回收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问题,但是目前工业废水的处理大多采用絮凝沉淀法或者离子交换法等,但是这些处理方法在处理废水过程中通常连同将废水中有用物质也直接处理掉,没有进行回收,而且处理成本高,能耗大,工艺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正渗透与反渗透技术有效结合实现废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的正渗透-反渗透膜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筒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机座、底部加工有出料口,在机座上设置有动力传输机构、机座两侧分别加工有人孔与进料口,筒体内自上而下依次为反应腔室、正渗透腔室以及反渗透腔室;
反应腔室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联轴器与动力传输机构连接;
正渗透腔室是在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之间设置有正渗透膜板、侧壁加工有第一进液口和浓缩液排放口,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上均加工有过水孔;
反渗透腔室的内腔设置有增压管和反渗透膜板、侧壁加工有第二出液口和加压口,增压管的入水口与第二滤板的过水孔相连通,反渗透膜板设置在增压管的出水口一侧,第二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通过循环泵连接。
上述动力传输机构是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连接减速器,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装置的搅拌轴连接,在联轴器与搅拌轴连接处设置有轴封装置。
上述正渗透膜板倾斜设置在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之间,倾斜角为5~75°,反渗透膜为平行的反渗透滤膜。
上述反渗透膜为超滤膜或微孔滤膜或纳滤膜或微滤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渗透-反渗透膜反应器,其是在筒体内设置正渗透膜、反渗透膜,废水经过正渗透膜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被浓缩成为高浓度的废水,通过浓缩液排放口排出进行回收利用装置,清液进入驱动液,驱动液被稀释后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将稀释的驱动液进一步浓缩为浓缩的驱动液,浓缩的驱动液进入驱动液的循环系统到达正渗透的腔室进行再次使用,而驱动液中的清液被分离,进入清液循环系统被再次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正渗透-反渗透膜反应器能够将废水处理成为清液和高浓度的废水,清液可以达到循环使用的标准,高浓度的废水可以通过提取其中的有价物质,变废为宝,达到回收废水中资源的目的,从而实现废水处理的“零排放”,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处理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下述实施的情形。
实施例1
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正渗透-反渗透膜反应器是由电动机1、减速器2、联轴器3、轴封装置4、机座5、搅拌轴6、搅拌器7、筒体8、循环泵9、反渗透膜板10、增压管11、第二滤板12、正渗透膜板13以及第一滤板14连接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秦龙,未经张秦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73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