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气门夹持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7020.1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9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江金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玉明达工程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10 | 分类号: | B25J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3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气门 夹持 机械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气门夹持机械手。
背景技术
随着汽配市场的日益壮大,气门的生产呈现批量化、规模化发展,从而气门加工过程中智能化、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实现气门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关键在于实现对气门的夹持、输送和定位。气门的夹持方式直接影响到输送过程的平稳性、输送位置的精确性,以及定位的精确度,目前夹持方式在加工过程中,气门输送位置精度差、气门夹持后定位精度、重复精度差;刮擦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持、重复定位精度高,输送、喂料、退料全程无刮擦磕碰的气门夹持机械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燃机气门夹持机械手,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对气门的盘平面进行夹持和定位的多个支撑块和压紧机构,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气门盘平面底部,多个支撑块沿盘平面径向均匀分布,实现气门的轴向定位,所述压紧机构在气门盘上锥面压紧气门,实现对气门的径向定位,所述压紧机构与支撑块之间通过夹持产生压力,从而固定住气门。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还在于: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中空腔体结构的夹具体,所述夹具体的中空腔体内设有沿夹具体轴向往复运动的拉杆,所述拉杆左端延伸至夹具体外,并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夹具体的左端面为气门定位端,所述左端面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弧形压杆,所述弧形压杆一端与夹具体左端侧部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滚动的压紧轮,所述弧形压杆的中部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拉杆的连接孔销轴连接;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在夹具体的左端面上,所述弧形压杆和支撑块间隔排列。
所述拉杆通过直线轴承固定在夹具体的中空腔体内,位于直线轴承右端的拉杆外套有弹簧,所述拉杆的右端部设有外螺纹,并配合有调节螺母,所述弹簧两端通过夹具体和调节螺母进行限位,所述夹具体的右端面还设有用于向左顶出拉杆的汽缸。
所述弧形压杆和支撑块分别为三个。
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设有垫片一和垫片二。
所述拉杆左端部设有三个沿拉杆径向延伸的连接柄,所述连接柄上设有连接孔。
位于直线轴承左侧的,拉杆与夹具体间还设有防尘垫圈。
所述夹具体包括左段和右段,所述左段的外径大于右段的外径,所述右段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所述气缸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夹具体的右端。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通过支撑块对气门的盘平面进行固定支撑,从而保证对气门轴向定位的精确性。
2.本发明通过压紧机构中的压紧轮压紧气门的锥面,利用圆锥的自动定心原理,从而保证对气门径向定位的精度,以及重复精度。
3.本发明通过压紧机构中的压紧轮与支撑块夹持固定气门,夹持刚性好,气门移动过程中姿态稳定,输送位置精度高。
4.本发明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实现输送、喂料、退料各环节对气门位置、姿态等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工艺全程气门无刮擦磕碰等外观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定位端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气门、2压紧轮、3压杆、4连杆、5防尘圈、6直线轴承、7系统接口固定板、8圆螺母、9弹簧、10气缸固定螺母、11气缸、12调节螺母、13垫片一、14拉杆、15垫片二、16夹具体、161左段、162右段、17轴向支撑块、18连接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内燃机气门夹持机械手,包括对气门的盘平面进行夹持和定位的多个支撑块17和压紧机构,所述支撑块17设置在气门盘平面底部,多个支撑块沿盘平面径向均匀分布,实现气门的轴向定位,所述压紧机构在气门盘上锥面压紧气门,实现对气门的径向定位,所述压紧机构与支撑块之间通过夹持产生压力,从而固定住气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玉明达工程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庆玉明达工程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7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