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5271.6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1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林贤昌;王建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7 | 分类号: | H01R12/77;H01R13/24;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简单将排线电性连接于端子并且固定于绝缘本体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习知技术中,一种线对板连接器(Wafer Connector)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电子设备中,如笔记型计算机、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设备等,此线对板连接器的主要结构是包括有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复数条线缆,其中线缆是焊接或机械挟持固定于导电端子后,再将导电端子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插槽,如此即可完成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
然而,此种线对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必须要透过焊接或机械挟持等加工处理方式来固定与电性连接于线缆,如此作法容易导致制程复杂化与制作成本的增加,实不符合现今市场的制程简单化以及降低成本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克服传统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设计是利用焊接或机械挟持固定等加工处理将线缆固定且电性接触于导电端子,如此容易导致制程复杂化与制作成本增加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连接部及连通于该连接部的一凹槽,该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止退弹臂,该止退弹臂具有一倒钩,该倒钩是延伸至该凹槽内;复数端子,组装于该连接部,每个该端子具有一接触弹片,该接触弹片是延伸至该凹槽;以及一排线,该排线具有一前端部,该前端部上设有复数接点,该前端部是插入该凹槽内并使得每个该接点电性接触于该接触弹片,该前端部上设有至少一孔洞,该倒钩是干涉卡合于该孔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该止退弹臂的一端具有该倒钩,该止退弹臂的另一端是连接于该绝缘本体,该排线的该前端部上设有一补强板,该补强板上设有该孔洞以卡合于该止退弹臂上的该倒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孔洞是设于任意二该接点之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孔洞是设于该些接点的外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该连接部包括复数沟槽,该些沟槽是贯通该绝缘本体前后两端,该些端子组装于该些沟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凹槽是由一上壁、一下壁和连接该上壁及该下壁的两侧壁所构成,该下壁设置于该连接部的上侧且设有复数开口,该凹槽藉由该些开口连通于该些沟槽,部份该下壁是形成该止退弹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每个该端子具有一前端夹持部、一本体部及一后端接触部,该前端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二夹持弹片及形成于该二夹持弹片之间的一夹口,该本体部设置于该前端夹持部与该后端接触部之间,该后端接触部上设有该接触弹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前端夹持部更包括相对设置的二环形部,每个该环形部具有一开孔,该夹持弹片设置于该环形部上且朝着该开孔延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弹性卡扣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孔洞是由两个平行长壁和两个平行短壁所构成的长方形开孔。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结构,其是利用在绝缘本体的凹槽内增设一止退弹臂,当排线的前端部插入于凹槽内时,止退弹臂上的倒钩就会干涉卡合于前端部上的孔洞,如此就可以达到固定排线的效果,而且此时端子的接触弹片是延伸至凹槽并电性接触于排线的接点,如此设计即可省略焊接或机械挟持等加工处理方式,藉以解决习知技术的制程复杂化与制作成本增加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连接器结构于另一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显示止退弹臂的倒钩干涉卡合于排线的孔洞。
图7是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显示端子的接触弹片接触于排线的接点。
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
1 连接器结构
2 绝缘本体
21 连接部
211 沟槽
22 凹槽
221 上壁
222 下壁
223 侧壁
224 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52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直观显示熨烫效果的电熨斗
- 下一篇:一种螺旋桨内孔对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