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4327.6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3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冯达;王红;余轩;姜华;张震坤;唐念恩;黄成柏;张朝冠;冯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G01M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 冲击 试验 功能 恒温 循环 供水系统 | ||
1.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中央控制单元(1),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分别连接有冷水供水系统(2)和热水供水系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包括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和变频器(5),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分别连接至冷水供水系统(2)和热水供水系统(3),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的输出端连接至变频器(5)的输入端,所述变频器(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冷水供水系统(2)的输入端和热水供水系统(3)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供水系统(2)包括有冷水水箱(6)、冷水出水水泵(24)、接触器(7)和风冷冷水空调机组(8),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通过接触器(7)与风冷冷水空调机组(8)连接,所述风冷冷水空调机组(8)包括有蒸发器(9),所述蒸发器(9)设置于冷水水箱(6)中,所述冷水水箱(6)的出水口与冷水出水水泵(24)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热水供水系统(3)包括有热水水箱(10)、热水出水水泵(44)、固态继电器(11)和加热器(12),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通过固态继电器(11)连接至加热器(12),所述加热器(12)设置于热水水箱(10)中,所述热水水箱(10)的出水口与热水出水水泵(44)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变频器(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冷水出水水泵(24)的输入端和热水出水水泵(44)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水箱(6)内设置有冷水温度传感器和冷水水位传感器,所述冷水温度传感器和冷水水位传感器均连接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水箱(6)连通有冷水出水管道(16),所述冷水出水管道(16)上设置有冷水流量计(25)和冷水压力表(26),所述冷水出水管道(16)内设置有冷水流量传感器和冷水压力传感器,所述冷水流量传感器通过冷水流量计(25)连接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所述冷水压力传感器通过冷水压力表(26)连接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水箱(10)内设置有热水温度传感器和热水水位传感器,所述热水温度传感器和热水水位传感器均连接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水箱(10)连通有热水出水管道(37),所述热水出水管道(37)上设置有热水流量计(45)和热水压力表(46),所述热水出水管道(37)内设置有热水流量传感器和热水压力传感器,所述热水流量传感器通过热水流量计(45)连接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所述热水压力传感器通过热水压力表(46)连接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水箱(6)上连通有冷水循环管道(15)的两端,所述冷水循环管道(15)上设置有冷水循环水泵(2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元件为K型热电偶,所述冷水水位传感器为扩散式硅水位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热水冲击试验功能的恒温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1)连接有相序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43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