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4136.X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8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苏子威;邹文重;李云博;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5/02 | 分类号: | G21C15/02;G21C15/14;G21C15/16;G21C17/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刘冬梅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自然 循环 回路 | ||
1.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存储罐(1),其顶部通过截止阀与第一子管道(7a)相连通,
冷凝器(3),其一端通过上升管道(7c)与可视管道(6)的顶端相连通,其另一端通过顶部管道(7d)与膨胀箱(4)相连通,
水泵(5),其出水管道与进水管道汇集到总水管(13)的一端,总水管(13)的另一端与冷凝器的壳体相连,其中出水管道上设有水管截止阀(11a),总水管(13)上设有转子流量计(12a),
膨胀箱(4),其通过其上设有阀门(11b)的下降管道(7e)与浮子流量计的顶端相连通,和
电加热段(2),其一端通过第一子管道(7a)与可视管道(6)的底端相连通,电加热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子管道(7b)与浮子流量计(12b)的底端相连通,
其中,工质由存储罐被进料至系统,在电加热段(2)中被加热,被加热的工质依次通过第一子管道、可视管道和上升管道流入到冷凝器(3)中,经过冷凝器降温后经由顶部管道流入到膨胀箱,再依次经由下降管道、浮子流量计和第二子管道流回到电加热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存储罐顶部开设填料孔(1a)、测温孔(1b)和引流孔(1c),引流孔(1c)内设有引流管,其中,引流管的一端插入存储罐底部,引流管的另一端通过截止阀与第一子管道(7a)相连通;
其中,填料孔(1a)、测温孔(1b)和引流孔(1c)上均设有密封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电加热段包括保温管(2c),其管壁上由里向外依次套设电加热带(2b)和保温层(2a),
其中,保温管(2c)的一端与第一子管道(7a)相连,保温管(2c)的另一端与第二子管道(7b)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可视管道(6)由石英玻璃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可视管道(6)的长度为0.5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冷凝器(3)为管壳式换热器,其管内介质为工质,壳内介质为冷却水,其中,工质为液体铅铋合金或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箱为立方体结构,其顶部开设有五个通孔,分别为取光孔(4a)、测试孔(4b)、第一仪表孔(4c)、第二仪表孔(4d)和第三仪表孔(4e);
其中,测试孔(4b)、第一仪表孔(4c)、第二仪表孔(4d)和第三仪表孔(4e)上均设有密封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子管道、上升管道、顶部管道、下降管道和第二子管道上均设有压力表(9)和温度仪(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中的所有管道或子管道的外壁均套设保温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子管道与存储罐的连接点的竖直高度低于第一子管道与电加热段的连接点的竖直高度,即第一子管道由存储罐至电加热段向上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413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心形截面铜排
- 下一篇:喷墨墨水制备用研磨机冷却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