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套箱及具有该车载手套箱的车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3389.5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4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达美;山龄艳;范睿;孙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6 | 分类号: | B60R7/06;B60R7/12;B60H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金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手套 具有 车体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雨伞槽的车载手套箱及具有该车载手套箱的车体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汽车车厢内副驾驶室内都会设置有用于承装手套、碟片等等物体的箱子,称之为手套箱。但是,并没有专门用于放置雨伞的地方。如遇下雨天气,使用者的雨伞没有合适的位置来放置,如放置在座椅上,易将座椅弄湿,不利于座椅的保养;如放置副驾驶的脚步位置,易于将脚步位置打湿,并容易和乘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的脚上泥水混合,将车厢内副驾驶位置弄脏,也不利于车的保养。
现有技术中,有的车型为雨伞设计了一个雨伞槽,但其仅仅是一个用于放置雨伞的槽。如将湿雨伞放进去,待用时,拿出来还是湿的,造成使用不便,并有可能造成湿雨伞在车内发霉,污染车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放置雨伞,并将湿雨伞烘干的车载手套箱及具有该车载手套箱的车体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载手套箱,其包括手套箱主体,所述手套箱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包括连接板、底板和两块挡板,所述连接板的上侧与所述手套箱主体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侧与所述底板相连接,且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呈L形,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一L形凹槽,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两块所述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L形凹槽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所述连接板和两块所述挡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体设备,包括空调供风通道、车载手套箱和连接管,所述空调供风通道上设置有供风通道支管;所述车载手套箱包括手套箱主体,所述手套箱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供风通道支管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包括连接板、底板和两块挡板,所述连接板的上侧与所述手套箱主体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侧与所述底板相连接,且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呈L形,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一L形凹槽,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两块所述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L形凹槽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所述连接板和两块所述挡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中部为螺纹管。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合接入所述供风通道支管中,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插合接入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连接管插合接入所述安装孔中的一端上设置有泡棉。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插合接入所述安装孔中的一端的端口设置为斜角端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手套箱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承载部,该承载部用于放置雨伞,也可称之为雨伞槽。承载部上设置有安装孔,该安装孔通过连接管供风通道支管相连接,使得空调吹出的热风对湿雨伞进行烘干。该功能在控制上完全和空调供风通道出风联动,一般在阴雨天气,车内湿气比较大,容易玻璃窗起雾,这时候人们习惯用除雾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面,空调供风通道提供气流,而此时用户往往有吹干雨伞的需求,同时对湿雨伞进行吹干。当然,人们也可以在不进入除雾模式的情况下,手动切换到吹脸、吹脚模式或者纯吹脚模式,也能开启对湿雨伞进行烘干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手套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载手套箱的正视图;
图3为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承载部上设置有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体设备中承载部与空调供风通道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6为空调供风通道与供风通道支管的示意图;
图7为供风通道支管与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手套箱主体; 11-把手; 2-承载部;
21-安装孔; 22-连接板; 23-底板;
24-挡板; 25-L形凹槽; 3-空调供风通道;
31-供风通道支管; 4-连接管; 41-连接管端部;
42-连接管端部; 43-螺纹管; 44-端口;
45-泡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3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软件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系统
- 下一篇:智能型SNCR脱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