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驱动一体化的驱动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3328.9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8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旭;朱聪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K17/16 | 分类号: | B60K17/16;B60K17/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驱动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驱动一体化的驱动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驱动桥是汽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基本的功用是增大由传动轴或直接由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再将转矩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并使左右驱动车轮具有汽车行驶运动所要求的差速功能;同时,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承载车身之间的铅垂力、纵向力,横向力及其力矩。
现有的的驱动桥都是只起到传动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传动的功能。应用于混合动力或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需要单独设计,并通过减速器的圆锥齿轮端输入。这样传动损失大,对电机功率要求高,车身难以减重降耗。且现有的要实现驱动和差速一体的装置都是有减速器结构,而且单独设计电机,再通过减速器、差速器等实现驱动,很大的问题是设计复杂、空间有限、传动效率低、质量大、驱动控制滞后性强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传统的驱动桥结构,结合了后桥的差速器、减速器的功能,根据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轻量化、节能、高效等要求,设计了一体化驱动桥,实现动力驱动、差速、半轴传动一体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驱动一体化的驱动桥装置,实现了驱动桥的驱动与差速功能,且结构简单、轻量,机械传动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机驱动一体化的驱动桥装置,包括一驱动桥的壳体、差速器、左半轴以及右半轴,所述驱动桥的壳体内侧嵌入有定子线圈,且该驱动桥的壳体恰能容纳所述差速器、左半轴以及右半轴;所述左半轴和右半轴的一端均设置有一半轴轴承,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轴、两转子轴承、两差速器主动齿轮、两半轴从动齿轮以及差速器外壳;所述差速器外壳即为电机转子;所述差速器轴、两转子轴承、两差速器主动齿轮、两半轴从动齿轮均设置于差速器外壳内部,所述两差速器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差速器轴的上下两端,所述两半轴从动齿轮设置于差速器轴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两差速器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左半轴、右半轴上均设置有所述转子轴承;所述左半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差速器外壳与一半轴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右半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差速器外壳与另一半轴从动齿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半轴的半轴轴承上设置有一左轮毂,右半轴的半轴轴承上设置有一右轮毂。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桥装置还包括一转子风扇,所述转子风扇套设于所述右半轴上,且与差速器外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桥的壳体外侧设置有一散热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需要电机驱动时,本实用新型驱动桥壳体的定子线圈通电(如三相交流电),则通过电磁场作用带动差速器外壳旋转,电机转子即差速器外壳,带动差速器轴旋转,差速器轴带动上下差速器主动齿轮随差速器外壳旋转,通过左右半轴的从动齿轮的啮合带动左、右半轴与差速器外壳同步旋转。左右轮差速时,差速器四个齿轮(上下差速器主动齿轮、左右半轴从动齿轮)发挥差速作用实现差速。本实用新型能实现驱动力的变化与转速的变化合理匹配,因此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减速器。结构上没有减速器,从而使结构更加简单、轻量,机械传动效率更高,也有利于驱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机驱动一体化的驱动桥装置,包括一驱动桥的壳体1、差速器2、左半轴3以及右半轴4,所述驱动桥的壳体1内侧嵌入有定子线圈(未图示),且该驱动桥的壳体1恰能容纳所述差速器2、左半轴3以及右半轴4;所述左半轴3和右半轴4的一端均设置有一半轴轴承31,所述差速器2包括:差速器轴21、两转子轴承(未图示)、两差速器主动齿轮22、两半轴从动齿轮23以及差速器外壳24(该差速器的外壳24即为电机转子,该电机转子24的截面为鸟笼状);该差速器外壳24为差速器的主动件,应具有永磁材料;所述差速器轴21、两转子轴承、两差速器主动齿轮22、两半轴从动齿轮23均设置于差速器外壳24内部,所述两差速器主动齿轮22设置于所述差速器轴21的上下两端,并跟随差速器外壳(即电机转子)一同沿驱动桥的主轴线做周向运动;所述两半轴从动齿轮23设置于差速器轴21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两差速器主动齿轮22相啮合;所述左半轴3、右半轴4上均设置有所述转子轴承;所述左半轴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差速器外壳24与一半轴从动齿轮23相连接;所述右半轴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差速器外壳24与另一半轴从动齿轮23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33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头枕的座椅
- 下一篇:用于发动机的悬置安装软垫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