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2989.X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0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秀娟;高广震;田守信;田伟杰;马英福;田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谷信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5/00 | 分类号: | C22B15/00;B22D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3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还原 功能 铜渣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冶炼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铜冶炼过程中、具有还原提铁功能的铜渣包及其结构。
背景技术
铜渣包一般是采用钢材料铸造而成,是铜冶炼行业中必备装置。使用时,将高温熔融铜渣倒入,作为容器转移至渣场进行长时间冷却。所以,目前的铜渣包仅仅起了一个转移或冷却铜渣用的容器而已。
近几年来中国的电解铜产量增长很快,每年铜渣量已达1000万吨。而铜渣中约含有40%的铁,主要以铁橄榄石(2FeO×SiO2)和磁性氧化铁(Fe3O4)的形式存在。而且,熔融铜渣温度含有大量的潜热。如果能在冷却过程中,将大量潜热用于还原铜渣中的铁,不但能够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实现工业废弃物无害化,而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还原提铁功能的铜渣包。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包括钢壳,所述钢壳内侧为碳质内壁,铜渣包内腔中砌有碳质网格,所述碳质网格与钢壳底部上平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为50-120mm)。
前面所述的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碳质内壁厚度为5~200 mm(优选厚度为35~150 mm,更加优选,厚度为120 mm)。
前面所述的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碳质内壁为石墨炭、焦炭、炭黑、煤粉或上述任几种的混合。
前面所述的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碳质内壁是用碳质涂料喷涂或碳砖砌筑。
前面所述的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碳质网格为石墨炭、焦炭、炭黑、煤粉或上述任几种的混合。
前面所述的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碳质网格厚度为5-1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内壁采用一层碳质材料,这层碳质材料可以用碳质涂料喷涂,也可以用碳砖砌筑。内腔中砌有碳质材料网格,以利于充分反应。
上述渣包,可以充分利用熔融铜渣的潜热,在高温下与铜渣充分接触,将铜渣中的铁还原出来,在后续把渣破粉碎和磁选,把铁分离出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了潜热,还实现废物的再利用,也节约了能源,实现工业废弃物无害化,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渣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铜渣包的结构剖视图。其中1为钢壳;2为碳质内壁;3为碳质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包括钢壳,结合图1-2,所述钢壳内侧为碳质内壁,铜渣包内腔中砌有碳质网格,所述碳质网格与钢壳底部上平面之间留有间隙。在3380升的铜渣包内壁砌筑一层厚度为10 mm的焦炭砖,渣包内腔使用厚度为10 mm焦炭砖砌成网格状,网格的边长为360 mm,网格与底之间间隙为100 mm。使所用焦炭砖的总质量为渣包盛渣总量的4%。
实施例2 一种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包括钢壳,结合图1-2,所述钢壳内侧为碳质内壁,铜渣包内腔中砌有碳质网格,所述碳质网格与钢壳底部上平面之间留有间隙。在8000升的铜渣包内壁砌筑一层厚度为100 mm的焦炭砖,这样渣包壁砖可以多次使用。渣包内腔使用厚度为5 mm焦炭砖砌成网格状,网格的边长为240 mm。网格与底之间间隙为50 mm。这样碳砖量为渣总量的6%。
实施例3 一种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结构仍可参考图1-2,与实施例1-2不同的是,所述碳质内壁厚度为200 mm,所述碳质内壁为石墨炭砖砌筑,所述碳质网格为石墨炭,厚6mm,网格与底之间间隙为60mm。
实施例4 一种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结构仍可参考图1-2,与实施例1-2不同的是,所述碳质内壁厚度为150 mm,所述碳质内壁为石墨炭砖砌筑,所述碳质网格为石墨炭,厚8mm,网格与底之间间隙为90mm。
实施例5 一种具有还原功能的铜渣包,结构仍可参考图1-2,与实施例1-2不同的是,所述碳质内壁厚度为120 mm,所述碳质内壁为煤粉砖砌筑,所述碳质网格为煤粉,厚8mm,网格与底之间间隙为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谷信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阳谷信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29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渗氮热处理工艺中含氨尾气的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预抽装置的抽真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