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抗H2S、CO2暴露环境下的采气注气井口装置套管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2430.7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6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于冬;李宏;朱国亚;朱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4 | 分类号: | E21B3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sub co 暴露 环境 采气注气 井口 装置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机械井口装置套管头,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抗H2S、CO2暴露环境下的采气注气井口装置套管头。
背景技术
现有井口装置用套管头底部普遍采用卡瓦型悬挂器与表层套管进行安装,安装过程复杂,费时费力,密封效果不佳,效率低。而且普通防腐材质抗H2S、CO2腐蚀能力低,当H2S浓度达到70ppm时人类的嗅觉已不能感觉到,一旦在采气、注气过程中发生泄漏将严重威胁到作业人员及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多功能抗H2S、CO2暴露环境下的采气注气井口装置套管头,能避免在采气、注气过程中泄露,安全性大大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抗H2S、CO2暴露环境下的采气注气井口装置套管头,包括套管头壳体、短圆扣套管螺纹表层套管、长圆扣技术套管、长圆扣芯轴式悬挂器、顶丝组件、止动顶丝、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所述的套管头壳体的底部通过短圆扣套管内螺纹与所述的短圆扣套管螺纹表层套管连接,所述的长圆扣技术套管通过所述的长圆扣芯轴式悬挂器与所述的套管头壳体连接,所述的长圆扣芯轴式悬挂器与所述的套管头壳体的连接处设有自压紧金属密封环组件;所述的顶丝组件设置在所述的长圆扣芯轴式悬挂器的一侧,所述的止动顶丝设置在所述的长圆扣芯轴式悬挂器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一阀门通过第一密封垫环设置在所述的套管头壳体的一侧,所述的第二阀门通过第二密封垫环设置在所述的套管头壳体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与所述的套管头壳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管线管母螺纹,所述的管线管母螺纹内设管线管公螺纹,所述的第一阀门的一侧设有内螺纹法兰。
上述的多功能抗H2S、CO2暴露环境下的采气注气井口装置套管头,其中,还包括丝堵、截止阀及压力表,所述的丝堵连接在所述的第二阀门的一侧,所述的截止阀与所述的丝堵连接,所述的压力表与所述的截止阀连接。
上述的多功能抗H2S、CO2暴露环境下的采气注气井口装置套管头,其中,所述的套管头壳体的上端是法兰结构,且均匀分布有20个直径为50mm的螺栓孔,所述的套管头壳体通过螺栓及螺母外接井口装置及采油树。
上述的多功能抗H2S、CO2暴露环境下的采气注气井口装置套管头,其中,所述的套管头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三密封垫环。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材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具有强度高、耐H2S、CO2腐蚀的特点,可以在H2S、CO2暴露环境下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套管头装置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抗H2S、CO2暴露环境下的采气注气井口装置套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2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管材挤出设备的模具万向调节装置
- 下一篇:进退卡机构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