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控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1974.1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2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承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超腾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24 | 分类号: | H01H47/2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控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控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光控开关一般用在灯光控制上,通过光敏电阻与继电器的配合实现天黑时打开灯光,天亮时关闭灯光的目的,但是如果是在有雷电的晚上,会有较短时间的闪电,产生较强的亮光,这样会导致光控开关出现误动作,使光控开关控制的灯光进行闪烁,防雷效果较差,且频繁误动作会导致灯具的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防雷效果好的光控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控开关,它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电路、光敏模块、差分电路以及继电器,所述差分电路包括电源VCC、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三极管V1以及第二三极管V2,所述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为输入端IN,集电极接电源VCC,发射极接第四电阻R4后接地,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为输出端OUT,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接第二电阻R2后接电源VCC,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基极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的公共端,第一电阻R1与第三电阻R3串联在电源VCC与地之间,所述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与电源VCC之间还连接一电容C1。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与电源VCC之间接一电容,当光敏模块中的光敏电阻感应到光照,电阻变化时,就会有电流进入到差分电路的输入端IN,此时,电容C1就会充电,当短暂时间之后电容C1的容量满时,电流才会进入到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一般为几秒钟,从而起到了差分电路延时发出信号的功能,从而使整个光控开关具备延时功能,其延时时间由电容C1的容量决定,这样在有雷电的天气时,短暂的闪光是不会使光控开关的开关动作的,起到了防雷的作用,相应也提高了灯具的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控开关的方框原理图;
附图2为图1中差分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控开关,它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电路、光敏模块、差分电路以及继电器,所述差分电路包括电源VCC、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三极管V1以及第二三极管V2,所述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为输入端IN,集电极接电源VCC,发射极接第四电阻R4后接地,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为输出端OUT,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接第二电阻R2后接电源VCC,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基极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的公共端,第一电阻R1与第三电阻R3串联在电源VCC与地之间,所述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与电源VCC之间还连接一电容C1。
所述电源电路采用常见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路,包括降压电路、整流电路以及稳压电路组成,为常规技术,故不详述,光敏模块包括一调光电阻和一光敏电阻串联在电源正极和地之间,光敏电阻在受到光照之后阻值会发生变化,调光电阻和光敏电阻就会分流,其公共端就会发出电流给差分电路,差分电路根据电流的大小,决定是否输出高电平电流,高电平电流通过放大之后驱动继电器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第一三极管V1在通电后处于导通状态,输出端OUT输出一个较低的电流,当光敏模块中的光敏电阻感应到光照,电阻变化时,就会有电流进入到差分电路的输入端IN,此时,电容C1就会充电,当短暂时间之后电容C1的容量满时,电流才会进入到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V2导通,此时输出端OUT就会输出一个高电平的电流,驱动继电器,通过增加电容C1而起到了差分电路延时发出信号的功能,从而使整个光控开关具备延时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超腾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超腾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19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磁力损失的继电器
- 下一篇:继电器外壳的安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