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抛丸机的碎丸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0367.3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8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徐丽霞;吴平;沈渊;徐诚;张大椿;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新铸造(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丸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碎丸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抛丸机的碎丸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铸造行业,铸件加工至最后,需要对铸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由于铸件经过多重加工程序,表面难免粘有尘土,则抛光后的碎丸与尘土混合在一起被收集,降低了碎丸的循环使用率,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抛丸机的碎丸收集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抛丸机的碎丸收集装置,其包括一端部与抛丸机的出丸口相连通的输丸管、与输丸管另一端相连通的收集料斗,以及设置在收集料斗下方的碎丸收集容器,特别是,碎丸收集装置还包括与收集料斗上端部相连通的吸尘器。
优选地,吸尘器为脉冲式吸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收集料斗的上端部与料斗本体密闭设置。
优选地,在收集料斗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多个挡板,所述多个挡板分别交叉、错位设置,碎丸能够从多个挡板之间的间隙处落入碎丸收集容器中。
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挡板分别自收集料斗的上端部向下端部倾斜设置。
此外,输丸管与吸尘器分别与收集料斗的相对两侧相连通。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与收集料斗上端部相连通的吸尘器,将掺合在碎丸内的灰尘吸出,碎丸在自重作用下,落入碎丸收集容器内,实现尘土与碎丸的分开收集,提高碎丸的回收利用率,同时减少灰尘对抛丸机和生产空间的污染,延长抛丸机的使用寿命,确保生产空间的清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碎丸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出丸口;2、输丸管;3、收集料斗;30、挡板;4、收集容器;5、吸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碎丸收集装置,其包括一端部与抛丸机的出丸口1相连通的输丸管2、与输丸管2另一端相连通的收集料斗3、设置在收集料斗3下方的碎丸收集容器4、以及与收集料斗3上端部相连通的吸尘器5。
上述的吸尘器5为脉冲式吸尘器。其主要通过吸气的方式将掺合在碎丸中的粉尘吸出。为了进步确保吸尘器5的工作效率,本例中,采取以下措施:
1)、将收集料斗3的上端部与料斗本体密闭设置,防止部分灰尘没有被吸取而排向生产车间,造成环境污染;
2)、在收集料斗3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多个挡板30,多个挡板30分别交叉、错位设置,但碎丸能够从多个挡板30之间的间隙处落入碎丸收集容器4中,增大碎丸与挡板30的碰撞机会,使得粘附在碎丸表面的颗粒与其脱离,并且上扬至收集料斗3的上端部,容易被吸尘器5吸取。
上述的多个挡板30分别自收集料斗3的上端部向下端部倾斜设置。同时输丸管2与吸尘器5分别与收集料斗3的相对两侧相连通,使得吸尘器5能够最大化将自输丸管2内灰尘吸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与收集料斗上端部相连通的吸尘器,将掺合在碎丸内的灰尘吸出,碎丸在自重作用下,落入碎丸收集容器内,实现尘土与碎丸的分开收集,提高碎丸的回收利用率,同时减少灰尘对抛丸机和生产空间的污染,延长抛丸机的使用寿命,确保生产空间的清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新铸造(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亚新铸造(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03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料顺畅的抛丸机丸料回收铲斗
- 下一篇:嵌入式排片挤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