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置式检查井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0342.3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3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周佰兴;周敏宏;周敏伟;周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河马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置 检查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置式检查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镇给排水及其他流体输送的管网的合理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塑料检查井已经成为城镇给排水管网建设必不可少的单位。特别城镇雨污水排放管网的铺设难度较大,稍有不合理的就会给今后的日常生活带来众多烦恼。结构合理的检查井能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一次施工,长期免维护。但现有技术中的塑料检查井及其管道的铺设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地方,一般情况主管道的设置是上游略高于下游,以便于水往低处流,排放效果更好。主管道上连接各种排污或排水支管道的接入口,支管道内的污水汇流进去主管道后排到污水处理站。检查井一般包括井座、井座开口和设置在井座侧面连接排水管道的两个承口,现有的井座的开口与井座是同心设置的,下人作业不方便,强度低,而且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检查井强度低,检查井下人作业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偏置式检查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偏置式检查井,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井座,其上部为用于与检查井井筒连接的承口,下部为用于与排水管道连接的管状主座体,主座体的两端为连接排水管道的侧承口,所述的承口偏向管状主座体中心轴线的一侧设置,承口外凸于主座体的部分至主座体下部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偏置通道,所述的主座体外壁环设有主座加强筋,承口的外壁环设有承口加强筋,所述的承口未外凸于主座体部分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竖直的辅助加强片,所述的辅助加强片与承口加强筋相交,且延伸至对应的主座加强筋,与对应的主座加强筋在同一平面内。由于承口上还要连接井筒,因此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为了增加未外凸于主座体部分的承口的强度,增设了辅助加强片。
所述的偏置通道内从上到下设置有爬梯,偏置通道的底部形成有站人平台,主座体内部与偏置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承口偏置后,可以在主座体的外部形成偏置通道,以及通道底部的站人平台,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下至井底,以及在井下养护作业等。
由于检查井底部经常存在回填不实,所述的主座体的底部还一体结构设置有至少一片与主座体中心轴线相垂直的纵向支撑片,所述的纵向支撑片的底部与侧承口的最低点相平齐或超出侧承口的最低点,所述的纵向支撑片底部呈方形。这样回填土可以从上而下顺道流入井底空间内,纵向支撑片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得回填土时易垫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主座体的底部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五片纵向支撑片,中间的纵向支撑片面积最大,两侧对称的纵向支撑片面积递减。
为了主座体底部的增加强度,所述的主座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一片与纵向支撑片垂直的横向支撑片,所述的横向支撑片经过每片纵向支撑片的中线贯穿纵向支撑片。
为了增加站人平台底部的强度,所述的站人平台底部与主座体之间还设置有辅助支撑片,所述的辅助支撑片由纵向支撑片向站人平台底部延伸的部分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偏置式检查井,通过将承口偏置后,可以在主座体的外部形成偏置通道,以及通道底部的站人平台,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下至井底,以及在井下养护作业等,辅助加强片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承口的强度,主座体底部的纵向支撑片既能满足检查井荷载要求还能解决回填土不实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偏置式检查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偏置式检查井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偏置式检查井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口,1-1、承口加强筋,1-3、辅助加强片,2、主座体,2-1、侧承口,2-2、主座加强筋,2-3、纵向支撑片,2-3-1、辅助支撑片,2-4、横向支撑片,3、偏置通道,4、爬梯,5、站人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河马塑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河马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0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圈QFN封装引线框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平面散热器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