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9080.3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6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嵇春凡;武凯;陈何纯;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5/10 | 分类号: | G09G5/10;B60R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刘显扬;黄晓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自动 适应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显示装置,尤其涉及车载显示装置中的一种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眼球跟踪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用于电子消费品上。眼球跟踪器的工作原理是:向用户发出不可见的红外光,然后利用前置摄像头搜寻捕获用户眼球的“闪烁”以及眼网膜的反射。对于不同的用户需要校准。
光线感应器也叫做亮度感应器,英文名称为Light-Sensor,很多平板电脑和手机都配备了该感应器。一般位于手持设备屏幕上方,它能根据手持设备目前所处的光线亮度,自动调节手持设备屏幕亮度,给使用者带来最佳的视觉效果。例如在黑暗的环境下,手持设备屏幕背光灯就会自动变暗,否则很刺眼。
光线感应器是由两个组件即投光器及受光器所组成,利用投光器将光线由透镜将之聚焦,经传输而至受光器之透镜,再至接收感应器,感应器将收到之光线讯号转变成电器信号,此电信讯号更可进一步作各种不同的开关及控制动作,其基本原理即对投光器受光器间之光线做遮蔽之动作所获得的信号加以运用以完成各种自动化控制。
目前车载导航以及娱乐系统的显示屏一般都处于固定亮度模式,对外界的亮度和驾驶人员需求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车载导航设备的使用特点:
1、 行车过程中光线环境变化较大。
目前显示屏亮度调节方式的缺点:
1. 亮度调节比较繁琐。由于驾驶环境变化比较大,可能一会在烈日阳光下,一会在隧道低亮中。各种情况对显示亮度要求都不一样。但如果驾驶员频繁操作又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亮度调节自动适应调的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光线传感器和主显示屏,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光线传感器、主显示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还包括红外发射器和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红外发射器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还包括视频解码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过所述视频解码模块与所述主显示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还包括倒车影像单元,所述倒车影像单元与所述视频解码模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还包括原车控制模块,所述原车控制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原车控制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当驾驶员行车时,首先通过光线传感器来检测外界环境的光线强度,中央控制器再根据外界环境亮度的变化自动调节主显示屏的亮度,以实现车载自动适应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中的附图标号为:中央控制器101;原车控制模块102;倒车影像单元103;视频解码模块104;主显示屏105;光线传感器106;红外发射器107;前置摄像头108。
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101、光线传感器106和主显示屏105,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器101分别与所述光线传感器106、主显示屏105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还包括红外发射器107和前置摄像头108,所述前置摄像头108、红外发射器107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101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还包括视频解码模块104,所述中央控制器101通过所述视频解码模块104与所述主显示屏105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还包括倒车影像单元103,所述倒车影像单元103与所述视频解码模块104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车载自动适应显示装置还包括原车控制模块102,所述原车控制模块102与所述中央控制器101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原车控制模块102与所述中央控制器101通过CAN总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9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