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絮凝剂配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8405.6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0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峰;李民菁;别富军;张松茂;兰建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04 | 分类号: | B01F7/04;B01F3/1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王逢伍 |
地址: | 45247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配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絮凝剂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絮凝剂是一种可使液体中分散的细粒固体形成絮凝物的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选矿、水处理、造纸、印染等行业的污泥处理中。在工业生产中,絮凝剂的用量有一个最佳值,低于或超过这个最佳值都不能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因此,絮凝剂的配制与使用有严格的要求,浓度要求0.1%-0.2%,配制先加清水至配制桶2/3处,然后开启搅拌器,将絮凝剂按规定量缓慢均匀添加到配制桶中,避免絮凝剂溶液中出现团状物或鱼眼状胶块。
目前,大多数企业使用絮凝剂采用人工配制,安全性差,生产效率低,不易控制,易出现团状物或鱼眼状胶块;少数资金雄厚的企业安装了自动絮凝剂配制设备,存在投资大,程序量过大,操作复杂,故障率高等难以克服的缺点,因而无法广泛应用。因此,絮凝剂配制上的改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絮凝剂配制装置,可有效解决人工配制安全性差,生产效率低,不易控制,现有设备投资大,程序量过大,操作复杂,故障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进料斗、进料调节插板和支架,进料斗固定于支架上方,进料调节插板斜置于进料斗内,进料斗下口与导料箱上口相连,导料箱下口与出料调节斗上口部相连,导料箱下口处在导料箱壁上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装有手动调节轮,手动调节轮及转动轴的轴向上均布有导料板,转动轴一端部装有伸出支架外的转动手柄。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装迅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配制的絮凝剂溶液均匀、稳定、可靠,是絮凝剂配制装置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动调节轮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料斗、进料调节插板和支架,进料斗1固定于支架3上方,进料调节插板2斜置于进料斗1内,进料斗1下口与导料箱4上口相连,导料箱4下口与出料调节斗6上口部相连,导料箱4下口处在导料箱4壁上装有转动轴8,转动轴8上装有手动调节轮5,手动调节轮5及转动轴8的轴向上均布有导料板7,转动轴8一端部装有伸出支架3外的转动手柄9。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进料斗1呈上开口的长方形。
所述的进料调节插板2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
所述的导料箱4下口呈喇叭形。
所述的支架3是由四根垂直放置的主杆构成的方形结构。
所述的出料调节板6角度可根据需要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如配制0.1%絮凝剂溶液时,先将本装置置于絮凝剂配制桶入料口上方,进料调节插板调节至1/3处,出料调节板调至与垂直方向成45度角,开启絮凝剂配制桶内搅拌器,将固体絮凝剂倒入进料斗,用力匀速转动手动调节轮转动手柄,转速每分钟20转,絮凝剂由进料斗经导料槽与出料调节板均匀落入絮凝剂配制桶中,获得均匀、可靠的絮凝剂溶液。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装迅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配制的絮凝剂溶液均匀、稳定、可靠,是絮凝剂配制装置上的创新,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8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