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屏固定支架及包括该固定支架的平板电脑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7862.3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6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集智达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屏 固定 支架 包括 平板 电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平板电脑中安装固定液晶屏的通用结构件。具体地涉及一种液晶屏固定支架及包括该固定支架的平板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控制的飞速发展,工控客户已不再局限于工控机+显示器的搭配使用,越来越多的人机交换界面的应用反映了客户需求的转变,平板电脑以其独有的显示功能正在逐步占据工控市场份额。
影响平板电脑输出显示的因素有许多,现在的平板电脑厂商大多注重液晶屏质量、参数等硬性指标,相对地忽略了平板电脑内部液晶屏的固定方式对显示所带来的影响。液晶屏在平板电脑内部狭小的空间里,如固定不当,很容易对液晶屏本身产生挤压,进而影响液晶屏使用寿命,轻则产生干扰影响显示输出,重则对液晶屏造成硬性物理伤害。
现在市场上平板电脑内液晶屏大多使用两边长框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液晶屏100固定于两个长框10,每个长框10均包括长板11和固定部12。其原意是增加固定强度及牢靠度,但实际使用时发现,由于长条结构件跨度(长度H)较大,加工难度高,稍有不适易造成固定件(即长板11)弯曲现象,强行固定牢靠后对液晶屏产生挤压力过大,易对液晶屏造成影响乃至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通用结构件。其采用四角固定方案,降低了结构件的加工难度,有效地减小了结构件固定后对液晶屏的压力,且四角固定件兼容可互换,再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大幅度地降低了组装难度。
通过下述方案可以有利地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液晶屏固定支架,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
具有两个直角边且用于支撑液晶屏的支撑部;
用于与所述液晶屏相安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直角边处连接并与所述支撑部垂直;以及
用于将所述液晶屏固定到其它构件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安装部的远离所述支撑部的边连接并与所述安装部垂直,使得所述固定部在所述液晶屏的外部与所述支撑部平行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大致三角形的平板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大致矩形的平板部,两个所述安装部在矩形短边处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具有一个或多个液晶屏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大致矩形的平板部,两个所述固定部彼此分隔开。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为通过裁切和弯折板材而形成的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由金属制成。
一种平板电脑,其中,所述平板电脑包括:
矩形的液晶屏;以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所述四个固定支架分别固定所述液晶屏的四角。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液晶屏固定支架的示意图,其中包括两个固定支架和一个液晶屏。
图2为传统液晶屏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晶屏固定支架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四个固定支架和一个液晶屏。
图4为根据本用新型的液晶屏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3至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示例性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屏固定支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液晶屏固定支架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在所实现功能不变的前提情况下简化结构,降低结构件加工难度,减小因结构件固定对液晶屏产生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该目的可以以下列方式实现:采用四角固定替代原两边长条固定方式,在不影响固定强度的同时避免了因结构件弯曲而对液晶屏造成的挤压力。结构件两边按照液晶屏固有结构开出预留孔,可做到一种结构件四角通用。
参照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屏固定支架20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200包括:
具有两个直角边且用于支撑液晶屏100的支撑部210;
用于与液晶屏相安装的安装部221,安装部221与支撑部210在直角边处连接并与支撑部210垂直;以及
用于将液晶屏固定到其它构件的固定部222,固定部222与安装部221的远离支撑部210的边连接并与安装部221垂直,使得固定部222在液晶屏的外部与支撑部210平行地延伸。
其中,安装部221和固定部222也可以被一体地称为安装固定部220。上述“其它构件”是指液晶屏待被固定到的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集智达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集智达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78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硫酸循环水系统漏酸报警仪
- 下一篇:一种姬松茸培养基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