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输送带驱动装置隔爆型接线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97754.6 | 申请日: | 2013-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3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2G3/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沈履君 |
| 地址: | 2017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带 驱动 装置 隔爆型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设备的电缆引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矿用输送带驱动装置隔爆型接线盒。
背景技术
皮带机是皮带输送机的简称,皮带机运用输送带的连续或间歇运动来输送各种轻重不同的物品,既可输送各种散料,也可输送各种纸箱、包装袋等单件重量不大的件货,用途广泛。
当皮带机运用在煤矿井时,就需要特殊的接线盒,由于在煤矿下由于到处都有瓦斯,因此要求使用的设备要有隔爆的功能,这些隔爆的要求体现在接线盒的很多部件上,接线柱与壳体之间需要保证隔爆间隙就是其中的一条。以前常采用的是整体浇注法,也就是把需要用的几个接线柱和固定套用模具固定好后在模具中浇注环氧树脂,成为一个整体,此种方法的缺点是外力作用下容易开裂,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加工中会损伤隔爆面,加工工艺复杂,不便操作。另外,原先的接线盒是将电缆直接接入连接腔内,在接线盒内通过接线板将电缆进行连接,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的电缆连接非常不牢固,经常会因为连接的松动而影响与之连接的设备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连接牢固程度的矿用输送带驱动装置隔爆型接线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矿用输送带驱动装置隔爆型接线盒,包括:接线盒,在所述接线盒的侧面设有接线孔;接线腔,所述接线腔插入到所述接线孔内,与所述接线盒的内腔连通,通过固定环与所述接线盒连接;相线插杆组件,所述相线插杆组件设置在所述接线腔内;四通相线连接组件,所述四通相线连接组件与所述相线插杆组件连接;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接线盒的侧面。
所述相线插杆组件包括定位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柱周围的接线柱。
所述四通相线连接组件包括多根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包括:横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相线插杆组件连接;以及垂直连接杆,所述垂直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相线插杆组件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横向连接杆连接。
所述垂直连接杆通过T形连接块与所述横向连接杆连接。在所述横向连接杆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T形连接块的形状相匹配。所述T形连接块包括安装柱以及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与所述横向连接杆固定。
所述横向连接杆及所述垂直连接杆的数量各为2根。
在所述接线腔及所述盖板的内壁设有隔爆面。在所述接线柱的外侧套设有隔爆接合面。所述矿用输送带驱动装置隔爆型接线盒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设置在所述接线腔顶端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矿用输送带驱动装置隔爆型接线盒采用接线腔,是通过其 内的接线柱完成与外界电缆接头的连接。在接线盒内部,直接采用四通相线连接组件,四通相线连接组件是通过直接连接的铜缆将接线腔分别进行连接,多个接线腔直接可以分别连通。采用铜缆一方面摒弃了原先的接线板,避免了原先直接将电缆伸入接线盒的连接方式,使得电缆直接的连接变得更加的方便和直观,另外一方面,由于不需要将电缆直接伸入所述接线盒内,整个接线盒就成为一个“黑盒”,就不需要为了接线而反复地打开或关闭,保证了接线盒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同时,接线腔是作为一种标准件设计,这样的话就可以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电缆,方便使用,而且接线腔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加,其内部的四通相线连接组件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用输送带驱动装置隔爆型接线盒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矿用输送带驱动装置隔爆型接线盒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矿用输送带驱动装置隔爆型接线盒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接线盒 2-接线腔 3-固定环
4-盖板 5-定位柱 6-接线柱
7-横向连接杆 8-凹槽 9-垂直连接杆
10-安装柱 11-安装座 12-螺栓
13-隔爆面 14-隔爆接合面 15-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矿用输送带驱动装置隔爆型接线盒作进一 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77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