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7350.7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0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伶;宋中南;张涛;王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婷婷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泥 稳定 处理 人工 湿地 系统 | ||
1.一种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进水管(1)、调节池(2)和至少一个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池(3);
所述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池(3)的池体(16)内部自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用于收集污泥渗滤液的砾石排水层(7)、用于净化污泥渗滤液的砾石过滤层(8),以及用于泥水分离的沙层(9),沙层(9)之上为干化污泥形成的泥饼层(10),泥饼层(10)之上为待处理的污泥层(11);池体(16)内部种植有湿地植物(14);池体(16)上部设有污泥布水管(4),污泥布水管(4)的入水口由管路与调节池(2)连接,出水口朝向池内;池体(16)底部的砾石排水层(7)内横向设有渗滤液集水管(12),渗滤液集水管(12)上分布有穿孔(15),渗漉液集水管(12)一端与向外伸出池体的渗滤液排出管(5)连接,一端与向上伸出池体的通气管(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池(3)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池(3)由管路相互并联,并与调节池(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池(3)的总面积由处理污泥量确定或负责人口总数确定,单个池体面积为5~1000 m2,池体深度为2~5m,池底有至少1%的坡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6)为矩形,污泥布水管(4)沿池体长向布置,污泥布水管(4)上间隔分布有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6)的材质为混凝土、泥土、塑料或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6)底部铺设有防渗膜(6),防渗膜(6)为土工膜或防水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排水层(7)、砾石过滤层(8)和沙层(9)分别为粒径30~60mm的砾石、粒径2~10mm的砾石和粒径0.5~1mm的沙,其铺设厚度分别为10~25cm、10~80cm、10~3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集水管(12)为PVC管,其上的穿孔(15)孔径为5~50mm,孔间距为2~10cm,两排孔分别与水平面呈45°角;或者渗滤液集水管为未上釉的陶土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植物(14)为芦苇、香蒲、水葱、黄菖蒲或千屈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735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状樟脑生产装置
- 下一篇:紫外线消解器用反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