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流态化焙烧炉风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7323.X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3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袁精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5/10 | 分类号: | F27B15/1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006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流态化 焙烧 炉风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态化焙烧炉风室结构。
背景技术
早期的流态化焙烧炉由于处理量小,炉床面积小,风室只有一个进风口,风室内腔不分隔,炉料在一端大量堆集而烧结,影响沸腾焙烧效果。这种结构能满足早期单台处理量小的小型焙烧炉的要求,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于处理量大,炉床面积大的流态化焙烧炉,这种结构不利于流态化的均匀与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流态化焙烧炉风室结构,克服早期流态化焙烧炉风室结构不能适应处理量大的缺点。
一种大型流态化焙烧炉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风室内腔用隔板分开成前、中、后风室,前室、中室和后室各有一个进风管,并在前室、中室和后室各设有一个测压点,前室、中室和后室的进风管上分别设有调节阀,以调节前、中、后风室的进风量,进而调节前室、中室和后室内的风压。
一种大型流态化焙烧炉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室进风管和后室进风管的出口切口朝下或设置向下弯管,前室、中室和后室内均设置格栅板,使焙烧风的动压转化为静压,在前室、后室与中室的隔板上分别设有人孔,在中室下部设有人孔和梯子,在前室、中室和后室最下部均设有排污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风室内腔用隔板分开成前、中、后风室,可以有效地调节前室、中室与后室的风压,从而对于处理量大、床面积大的焙烧炉能够使流态化均匀与稳定,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实施方式:
一种大型流态化焙烧炉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风室内腔被垂直的前隔板24与后隔板4隔开,分成独立的前室1、中室2及后室3,在前室1设有前室进风管23,前室测压点20和在其最下部设有前室排污管19,在前室进风管23上装有前室调节阀22,在中室2上设有中室进风管7、中室测压点14和在其最下部设有中室排污管16,在中室进风管7上装有中室调节阀8,在后室3上设有后室进风管5,后室测压点10和在其最下部设有后室排污管11,在后室进风管5上装有后室调节阀6,前室进风管23及后室进风管5的出口切口朝下或设置向下弯管。调节阀可以调节前、中、后风室的进风量,进而调节前室1、中室2和后室3内的风压。前室1、中室2和后室3内分别设置了前室格栅板21、中室格栅板13和后室格栅板9,使焙烧风的动压转化为静压,在前室1与中室2的前隔板24上设有前室人孔18,后室3与中室2的后隔板4上设有后室人孔12,中室2下部设有人孔17,在中室2下部设有梯子15。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则应当视为属于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73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nput标签的range类型绘制方法及智能终端
- 下一篇:便携式恒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