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6501.7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9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筱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成本高增益的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达,移动装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见的例如:手提式电脑、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携带型电子装置。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装置通常具有无线通讯的功能。有些涵盖长距离的无线通讯范围,例如:移动电话使用2G、3G、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及其所使用700MHz、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频带进行通讯,而有些则涵盖短距离的无线通讯范围,例如:Wi-Fi、Bluetooth以及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系统使用2.4GHz、3.5GHz、5.2GHz和5.8GHz的频带进行通讯。
天线为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移动装置的必要元件。传统上,当设计高增益天线时,天线通常经由同轴电缆线衔接于机壳内部,或者如偶极天线般固定于机壳外部。天线所需耗费的成本来自制作材料,其包括系统母板以外的印刷电路板、金属线,以及同轴电缆线。举例来说,欲设计高增益天线时,微带槽孔耦合天线即为良好选择,其增益值可达9dBi。然而,微带槽孔耦合天线的制作成本不低,往往让客户在天线效能与制造成本之间必须择一作牺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增益的天线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结构。此种天线结构包括:一接地面;一主辐射部,具有一槽孔,其中该主辐射部与该接地面分离并大致平行于该接地面, 而该槽孔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一信号源;一馈入连接部,邻近于该槽孔的该开口端,其中该信号源经由该馈入连接部耦接至该主辐射部;以及一接地连接部,邻近于该槽孔的该开口端,其中该主辐射部经由该接地连接部耦接至该接地面。
该槽孔的该开口端介于该馈入连接部和该接地连接部之间。
该馈入连接部垂直于该主辐射部和该接地面。
该接地连接部垂直于该主辐射部和该接地面。
该接地面作为一反射面,用于反射来自该主辐射部的电磁波,以提升该天线结构的天线增益。
该天线结构还包括:系统电路板,其中该接地面设置于该系统电路板上,而其中该主辐射部、该馈入连接部,以及该接地连接部共同形成一体成型的一金属元件。
该天线结构激发产生一低频频带和一高频频带。
该低频频带介于2400MHz至2500MHz之间,而该高频频带介于5150MHz至5850MHz之间。
该槽孔的长度介于该低频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25倍波长至0.35倍波长之间。
该主辐射部与该接地面之间的距离介于该低频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15倍波长至0.25倍波长之间。
该主辐射部具有一长边和一短边,而该槽孔的该开口端位于该长边的中心。
该主辐射部的该长边的长度为该低频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5倍波长。
该主辐射部为一矩形。
该槽孔为一直条形。
该天线结构还包括:第一次辐射部,耦接至该主辐射部的一第一端;以及第二次辐射部,耦接至该主辐射部的一第二端,其中该主辐射部的该第一端相对于该主辐射部的该第二端。
该第一次辐射部为一矩形,而该第一次辐射部和该主辐射部分别位于互相垂直的二平面上。
该第二次辐射部为一矩形,而该第二次辐射部和该主辐射部分别位于互相垂直的二平面上。
该第一次辐射部和该第二次辐射部具有相等的尺寸,并均与该接地面分离。
该槽孔为一第一槽孔,该主辐射部还具有一第二槽孔和一第三槽孔,该第二槽孔和该第三槽孔各自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而该第一槽孔、该第二槽孔以及该第三槽孔互相平行。
该第一槽孔、该第二槽孔,以及该第三槽孔形成一倒m字形。
该接地连接部为一L字形并包括一弯折部分,而该弯折部分焊接至该接地面。
该主辐射部为一倒T字形。
该槽孔为一十字形。
该主辐射部为一等腰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组成简单、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大量生产,并套用至各种各式的移动装置中,天线增益高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6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床的头架衔接架
- 下一篇:一种垂直型跳床腿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