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碗形微带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6313.4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1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九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9/04;H01Q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带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尤其涉及一种碗形微带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模块。最早的辐射实验是在1842年普林斯顿大学,由有线电报的发明者的J.亨利完成的。亨利在自家屋顶上装了一根个竖直导线,于是,世界上第一个天线雏形诞生了。1875年爱迪生发现电报键能够阻隔辐射,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十年后,爱迪生获得了一个通信系统的专利。1864年,詹姆斯·克拉克·麦可斯韦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麦可斯韦方程组,于是天线的理论基础由此诞生了。
早在20世纪50年代印制天线就构想出来了,它包括微带天线贴片形式和贴片阵列形式。这种天线是用金属贴片部分进行辐射,而且能和印刷电路一同制作。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天线才受到广泛重视,对它的研究开始深入起来,在这段时期出现了很多有意义的设计和天线结构。由于使用介质基片,可选择介电常数的介质基板非常容易,而且这种天线机械性能和吸热性能优越,这种天线得到迅速发展。微带天线属于谐振天线,它是由介质基板分隔开两层平行的金属贴片构成,下层的金属贴片相当于地面的作用。微带天线的馈电方式有两种,分为微带线馈电和同轴线馈电。工作时,在上层金属贴片和下层接地板之间激励起射频电磁场,然后由上层和下层贴片之间的缝隙向外辐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微带天线也可看作为一种缝隙天线。通常微带天线的厚度与其波长相比是很小的,因而它实现了一维小型化,属于电小天线的一类。微带天线以其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平面结构、可以和集成电路兼容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和军事等方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无线局域网中损耗大,增益低的不足,提供一种碗形微带天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碗形微带天线包括基板,辐射贴片,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矩形金属接地板;基板的表面设有辐射贴片,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基板的背面设有矩形金属接地板;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的一端与辐射贴片相连,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的另一端与基板的底端相连,矩形金属接地板与基板的底端相连。
所述的基板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材料,基板的长度为8mm~10mm,宽度为22mm~24mm。所述的辐射贴片的长度为6mm~8mm,宽度为20mm~22mm。所述的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的长度为2mm~3mm,宽度为0.5mm~1mm。所述的矩形金属接地板的长度为5mm~6mm,宽度为22mm~24mm。
本实用新型工作频带内具有稳定的辐射特性,损耗低,结构简单,体积小,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碗形微带天线的结构正面图;
图2是碗形微带天线的结构背面图;
图3是碗形微带天线的插入损耗图;
图4是天线在7GHz时的E面辐射方向图;
图5是天线在7GHz时的H面辐射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碗形微带天线包括基板1,辐射贴片2,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3,矩形金属接地板4;基板1的表面设有辐射贴片2,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3;基板1的背面设有矩形金属接地板4;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3的一端与辐射贴片2相连,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3的另一端与基板1的底端相连,矩形金属接地板4与基板1的底端相连。
所述的基板1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材料,基板1的长度为8mm~10mm,宽度为22mm~24mm。所述的辐射贴片2的长度为6mm~8mm,宽度为20mm~22mm。所述的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3的长度为2mm~3mm,宽度为0.5mm~1mm。所述的矩形金属接地板4的长度为5mm~6mm,宽度为22mm~24mm。
实施例1
碗形微带天线:
选择介电常数为4.2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材料制作微带基板,厚度为1.7mm。基板的长度为9mm,宽度为22mm。辐射贴片的长度为7.5mm,宽度均为20mm。阻抗匹配输入传输线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0.8mm。矩形金属接地板的长度为6mm,宽度为22mm。碗形微带天线的各项性能指标采用CST软件进行测试,所得的插入损耗曲线如附图3。由图可见,-10dB以下的工作频段分别为6.74GHz~7.3GHz。图4-5所示为碗形微带天线在7GHz时的E面和H面方向图,由图可见,在频率为7GHz时,增益为2.7dBi,半功率波瓣宽度为67.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63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 下一篇:一种后处理萃取分离流程中提高洗锝效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