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置于结构柱顶的重型构件堆载架空钢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5522.7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7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武超;周杰刚;邓伟华;王开强;李鹏;蒲勇;王健;王瑶;付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置于 结构 重型 构件 架空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的堆载平台,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的重型构件堆载架空钢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用地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缓解建设用地的压力,建设超高层建筑就成为必然,然而由于超高层建筑中构件尺寸大,备料总重远远超过结构承载能力,为了满足塔吊吊重的要求,需要在塔楼周边已施工的结构上设置重型堆场,且堆场有时需要跨越沉降后浇带,因此需要对堆场区结构进行加固。传统的重型堆场往往设置在楼板结构上,然后采用临时支撑对楼板进行加固。由于超高层建筑重型堆场的堆载量大,且塔楼周边的地下室楼层层数较多,因此对楼层加固时,需要采用大量的型钢进行支撑,一方面造成加固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加固安全性偏低,重型构件直接堆放在已有结构梁板上,会造成局部位置损坏。因此,一种能够满足超高层建筑重型构件堆载要求且对已有结构造成影响最小化的堆场成为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新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超高层建筑重型构件不能安全堆载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置于结构柱顶的重型构件堆载架空钢平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置于结构柱顶的重型构件堆载架空钢平台,包括平台梁、支撑立柱、平台钢板,其中支撑立柱设置在梁板结构的上面且与结构立柱上下中心对齐;平台钢板铺设在平台梁上面。
为了保证预埋管件架空钢平台能够安全牢固使用,该实用新型在平台梁的端部与支撑立柱之间增设有斜撑。
为了保证堆场平台的平整度,支撑立柱的高度可根据梁板结构的标高进行调整,解决了楼板不同标高对堆场平台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立柱为型钢柱或混凝土柱;平台梁和斜撑由型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中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力的传递路径清晰:重型构件的重力通过主次梁传递至支撑立柱,支撑立柱将荷载传递给结构立柱或临时支撑钢柱,最后传递至底板基础。
2.保证结构安全:梁板结构不参与承受堆场荷载,化解了后浇带悬臂梁板的加固难题。
3.解决楼板不平整的问题:通过调整钢支撑立柱的高度,解决了梁板结构不同标高的影响,保证了堆场平台的平整度。
4.楼层间不需要临时加固:本实用新型支撑立柱设置于已有结构立柱上方,梁板结构不参与受力,因此楼层间不需要临时加固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布置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向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立柱处节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1、图2、图3所示,该架空钢平台包括平台梁1、支撑立柱2、平台钢板4,其中支撑立柱2设置在梁板结构5的上面且与结构立柱6上下中心对齐;平台钢板4铺设在平台梁1上面;平台梁1的端部与支撑立柱2之间设有斜撑3;支撑立柱2为型钢柱或混凝土柱,并且支撑立柱2的高度可根据梁板结构5的高度调节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平台梁1和斜撑3由型钢制成。
工作原理如下:当平台钢板4堆载重型构件受力后,通过平台梁1、支撑立柱2、斜撑3将力传递至结构立柱6,结构立柱6将力传递向底板基础。采用上述结构,梁板结构5不再承受重型构件的重力,保证了梁板结构5的安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做出多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5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