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力式单向阀和增压中冷汽油发动机呼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4401.0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侯亦波;李龙超;杜鹏;滕建耐;张增光;王锦艳;张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 单向阀 增压 汽油 发动机 呼吸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式单向阀和增压中冷汽油发动机呼吸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增压中冷汽油发动机的呼吸系统为闭式呼吸系统,此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曲轴箱气体经缸盖护罩迷宫粗分离后,进入旋风式油气分离器进行细分离,分离出的机油经回油管路回到油底壳液面以下,分离出的气体不直接排到大气,而是分别进入进气歧管和空气滤清器管路,进入进气歧管内的气体直接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进入空气滤清器管路内的油气通过发动机的进气系统进入进气歧管,进而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两个流向的油气最终都是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掉,从而大大改善排放也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此呼吸系统布置简单可靠,但也有本身的缺点:为保证很好的油气分离效果及在进气系统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油底壳内的机油不被倒吸进入进气系统,对于油气分离器的布置有一些要求,一般要求油气分离器布置高度要高于油底壳液面410mm,对于大部分发动机都能满足此高度要求,而有些发动机在发动机舱内倾斜布置或一些小排量发动机,就很难保证这一高度,即使对于一些发动机能够保证此高度布置,但若呼吸系统堵塞或曲轴箱窜气量过大,也会发生呼吸系统倒吸的问题,呼吸系统倒吸会导致发动机烧机油,燃烧室积碳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飞车导致发动机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目前增压中冷发动机呼吸系统发生机油倒吸的问题,就需要在油气分离器回油管路中安装回油单向阀,油气分离器分离出的机油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顺利通过单向阀回到油底壳,而油底壳内机油不能在曲轴箱高压气体作用下倒吸进入呼吸系统管路中,所以此单向阀是单向流通的,安装此阀的呼吸系统就不会发生机油倒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首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力式单向阀,其包括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和阀片,所述第一管接头与第二管接头固定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管接头包括第二管体,该第二管体一端向外延伸出倒锥形阀片容腔体,该阀片容腔体的内壁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管口直径,所述阀片容腔体的端部向外延伸出一环形连接臂;
所述第一管接头包括第一管体,该第一管体一端设有一锥形缩口结构,从该锥形缩结构口的底部向外延伸出一管套头,所述管套头内壁形成管套头容腔,该管套头容腔与所述阀片容腔体的外壁和环形连接臂的外壁匹配;
所述阀片设于阀片容腔体内,其能够密封所述第一管接头的锥形缩口结构的缩口,但与所述第二管体接触时始终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阀片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阀片包括圆形阀片本体,所述圆形阀片本体外周侧均设有多个阀瓣。
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为螺纹连接或铆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压中冷汽油发动机呼吸系统,其包括所述重力式单向阀,所述重力式单向阀与呼吸系统管路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呼吸系统在油气分离器回油管路中安装重力式单向阀,所述油气分离器回油位置在油底壳机油液面以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力式单向阀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压中冷汽油发动机呼吸系统,其在回油管路上安装了所述的重力式单向阀,油气分离器分离出的机油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顺利通过单向阀回到油底壳,而油底内的机油不能在曲轴箱高压气体作用下倒吸进入呼吸系统管路中,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呼吸系统发生机油倒吸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单向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式单向阀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增压中冷汽油发动机呼吸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增压中冷汽油发动机呼吸系统的回油管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亦属本领域公知常识。在不同图式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内”、“外”、“端”、“向内”、“向外”、“周围”、“侧”等等及类似用语系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4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尾气催化剂及其制备的催化器
- 下一篇:给水泵汽轮机控制设备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