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氢氧除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3805.8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5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孚(大连)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4 | 分类号: | F02B7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31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氧除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除汽车发动机内部积碳的除碳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氢氧除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清除汽车发动机内部积碳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吊瓶除碳装置,一种是泡沫除碳装置。这两种装置采用的除碳原料均为化学试剂,利用化学试剂的溶解能力清除积碳,由于化学试剂具有腐蚀性,因此,对发动机引擎室内缸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其次采用传统方式对汽车发动机除碳,排出的积碳尺寸较大,容易堵塞三元催化器。
氢氧除碳机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积碳清除机,它是利用氢氧发生器产生氢气和氧气,将氢氧气体通过汽车真空管吸入到急速运转的汽车发动机内,利用氢气的还原作用、氧气的助燃作用以及氢氧气体燃烧生成高温水蒸汽,对发动机引擎室内表面的坚硬积碳进行湿润,溶解,然后通过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氢离子对表面变软的积碳还原成易于燃烧的碳基物质,再利用氧气的助燃作用对这些碳基物质进行燃烧。在每次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每次燃烧的积碳厚度为纳米级,因此,积碳是以纳米颗粒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式排出的,它不会堵塞三元催化器和排气管路。
目前已有的氢氧除碳机,没有可靠的熄火保护功能和防止气体携带水分的装置,使得氢氧气体中带有的微量水分,积累到气管中,容易导致发动机在除碳过程中突然熄火;且发动机在除碳过程中熄火后,由于没有检测装置会导致氢氧除碳机继续向汽车发动机内输送氢氧气体,使得发动机氢氧气体过多,在重新启动汽车时,会引起氢氧气体在发动机内产生爆炸,损坏汽车发动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氢氧除碳机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可靠的熄火保护功能,且可防止气管中携带水分的氢氧除碳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除碳机控制电路板和氢氧发生器,所述除碳机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保护信号输出口、水位信号接口、电磁阀供电接口和真空开关信号输入接口;所述氢氧发生器的气体出口设有一个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顶部装有水位传感器,气液分离器的上部设有限流管,底部设有排水阀;限流管的出口与三通的入口连接,三通的第一出口与排气球阀连接,三通的第二出口与常闭电磁阀的入口连接,常闭电磁阀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汽车发动机的进气岐管连接,该管道上设有真空开关或真空传感器;所述保护信号输出口与氢氧发生器连接,水位信号接口与水位传感器连接,电磁阀供电接口与常闭电磁阀连接,真空开关信号输入接口与真空开关或真空传感器连接。
上述的氢氧除碳机中,所述限流管内设有一个小孔。
上述的氢氧除碳机中,所述常闭电磁阀的出口与汽车发动机的进气岐管连接的管道上还设有供气球阀和透气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除碳过程中,可实时检测发动机是否熄火,并且能在发动机熄火时进行报警,同时停止除碳和停止向汽车发动机供气,同时能防止水被吸入到发动机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除碳机控制电路板1和氢氧发生器2,所述除碳机控制电路板1上设有保护信号输出口18、水位信号接口19、电磁阀供电接口20和真空开关信号输入接口21;所述氢氧发生器2的气体出口设有一个气液分离器3,气液分离器3的顶部装有水位传感器5,气液分离器3的上部与限流管6连接,底部设有排水阀4,所述限流管6的中间有一个小孔,小孔的直径为0.1~2mm,保证氢氧气体在气液分离器3内部有一定的压力来实现水汽分离,同时防止汽车发动机的真空吸力过大导致氢氧发生器内部出现真空而喷水。限流管6的出口与三通7的入口连接,三通7的第一出口与排气球阀8连接,三通7的第二出口与常闭电磁阀9的连接,常闭电磁阀9的出口与第一三通10连接,第一三通10的第一出口设有真空开关11,第一三通10的第二出口与第二三通12连通,第二三通12的第一出口与透气帽14连接,第二三通12的第二出口与供气球阀13连接,供气球阀13与汽车发动机的进气岐管15连接。所述保护信号输出口18与氢氧发生器2连接,水位信号接口19与水位传感器5连接,电磁阀供电接口20与常闭电磁阀9连接,真空开关信号输入接口21与真空开关11连接。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孚(大连)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未经罗孚(大连)汽车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3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