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缸筒侧壁设置油孔组的液压油缸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3591.4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5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苏鹏;赵峰;贾祥磊;夏志勇;杨凌峰;刘正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基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B22D1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壁 设置 油孔组 液压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挤压铸造机中驱动料筒作摆动运动的油缸。也适用于一般意义上的液压油缸。
背景技术
在立式与卧式挤压铸造机中,目前采用油缸中的活塞移动来驱动料筒作摆动运动,由于料筒质量较大,有较大的惯性,所以,要求活塞移动开始时要缓慢,并逐渐加速,料筒摆动基本到位时,活塞移动又要由快变慢,使料筒不至因运动惯性做向前冲摆,造成损坏,而是正确摆动停止到指定位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目前在液压油路中设置比例阀和节流阀来控制驱动活塞的进油量,该控制装置复杂,且因工作环境温度高和粉尘多而时有故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料筒摆动运动液压油缸控制装置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结构,在没有额外的控制装置的情况下,使得活塞在运动过程能自行调节运动速度,实现缓慢启动,逐步加速,高速匀速运动,逐步减速和缓慢停止运动的五个运动阶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改变油缸的进出口油路,在缸筒(3)两端的侧壁各加工一组等距离分布的油孔组,该油孔组最靠近缸筒(3)端头的油孔称为第一油孔,左边的油孔组与缸筒(3)侧面的无杆腔进出油板(7)相连通,右边的油孔组与缸筒(3)侧面的有杠腔进出油板(6)相连。设油孔组的总长度为L,缸筒(3)中间没有油孔部分长度为D,缸筒(3)总的有效长度为2L+D,如图1所示。置活塞(2)在缸筒(3)中,且活塞(2)高度为Δ的凸起贴靠在缸筒(3)左边的无杆腔盖(1)上,通过缸筒(3)左边的无杆腔进出油板(7)向油孔组注入压力油,右边的油孔组通过有杆腔进出油板(6)接常压油箱,由于活塞(2)表面覆盖了缸筒(3)无杆腔除左边第一个孔以外所有油孔,高压油通过左边第一个孔进入无杆腔,开始时仅仅左边第一个孔进油,压力油推动活塞(2)缓慢启动,随着活塞(2)的运动,左边第二个孔逐渐露出,进油量变大,使活塞(2)的移动增速,直至左边油孔组所有油孔不被活塞(2)覆盖,进油量最大,出油也最畅通,活塞(2)高速匀速运动,进一步活塞(2)移动,逐步覆盖缸筒(3)有杆腔的油孔组,出油量变小,活塞(2)移动减速,直到只有右端第一个孔出油,出油量很小,活塞(2)缓慢运动,当活塞(2)前端凸起碰到有杆腔盖(5)时,使活塞(2)停止运动。当活塞(2)作回程运动时,有杆腔进出油板(6)进压力油而无杆腔进出油板(7)接常压油箱,反向重复上述过程,活塞(2)就从右到左缓慢启动,增速,高速匀速运动,减速,缓慢停止。回程时,压力油进入有杆腔体,而有杆腔体的体积比无杆腔体积小,所以回程时的平均速度要大于工作行程时的速度,正好符合了油缸慢进为工作行程,快退为回程的要求,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不采用任何控制装置,可以利用油缸的自身结构特点,实现有杆活塞的五阶段移动,有较好的运动和动力特点,克服了被驱动件质量惯性对运动的不利影响;简化液压系统结构,降低成本,提高了运动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同时实现慢进快退,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中1是无杆腔盖,2是活塞,3是缸筒,4是活塞杆,5是有杆腔盖,6是有杆腔进出油板,7是无杆腔进出油板。在图中,缸筒(3)无杆腔油孔组和有杆腔油孔组左右成对称分布。油孔组的轴向总长为L,缸筒中没有钻油孔段的长度为D,活塞的轴向有效长度为Z。活塞两端的高度凸起相同为Δ。在活塞用凸起贴靠在无杆腔盖或者有杆腔盖时,活塞不得覆盖油孔组的第一个油孔,根据这个要求来选定Δ的大小。
图2是活塞位移与活塞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活塞移动速度由缓慢启动(I),加速运动(II),高速运动(III),减速运动(IV)和缓慢停止(V)五阶段组成。调节缸筒(3)的有关尺寸L和D,油孔组油孔的直径大小和油孔的数量,调节活塞(2)的轴向长度Z,可以改变速度,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变上述五阶段的相互比例。
本实用新型技术已经在SCH系列卧式挤压铸造机中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一般液压油缸和活塞的设计,从而大大简化液压控制系统,并提高运动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缸筒(3)油孔组的油孔截面大小及油孔的数量决定了油的流量,通过设计不同直径的油孔及油孔的数量可以调节活塞(2)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时间。活塞(2)的轴向长度Z要设计得当,活塞(2)处于无杆腔或有杆腔的极限位置时,活塞(2)与缸筒(3)接触部分要覆盖无杆腔或有杆腔侧除第一油孔以外的所有油孔。在活塞(2)两侧设置凸起,当活塞(2)的凸起贴靠在有杆腔盖或无杆腔盖上时,第一油孔始终不被封闭覆盖。如图1所示,活塞(2)上要有凸起且凸起直径要小,当活塞处于左右边极限位置时,经第一个油孔流入缸筒(3)的高压油作用于活塞端面推动活塞(2),要保证其启动推力。如果不在活塞(2)上设置凸起,可在有杆腔盖(5)和无杆腔盖(1)上设置凸起,效果相同。当活塞(2)的轴向长度Z小于缸筒(3)无油孔部分长度D时,才会出现活塞(2)高速匀速运动阶段。在应用于SCH系列卧式挤压铸造机摆动料筒的液压油缸时,Z远远小于D,所以活塞(2)有明显的高速匀速运动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基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基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35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缓冲油缸
- 下一篇:一种连体压缩箱液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