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排气管总成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3221.0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魏国祯;曹广雷;路小路;王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3/04 | 分类号: | B60K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排气管 吊挂 装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排气管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请参加图1至图3,现有的排气管吊挂装置,包括排气管支架11,通过螺栓12及螺母13与所述排气管支架11连接的两个吊耳14。两个吊耳14分别设置于排气管16两侧,并与排气管吊钩(图未示)连接。螺栓12设置于吊耳14底部,排气管支架11开设安装孔112,螺栓12穿设安装孔112后与螺母13螺纹连接。由于每个吊耳14仅通过一个连接螺栓12及螺母13与排气管支架11连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尤其是车辆颠簸行驶的过程中,吊耳14会产生扭转,从而产生噪音,同时会导致排气管16振动加强,不仅会影响到排气管16的使用寿命,还会使乘坐的舒适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限制排气管转动的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的排气管总成。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排气管总成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包括排气管支架,与排气管连接的吊钩,设置于所述排气管两侧,与所述吊钩连接的吊耳,所述吊耳通过螺栓及螺母与所述排气管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支架上设置吊耳限位支柱,所述吊耳限位支柱设置于所述吊耳两侧并与所述吊耳抵靠,位于所述吊耳两侧的吊耳限位支柱与所述螺栓形成三点限位,以限制所述吊耳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吊耳限位支柱由所述排气管支架冲压形成。
优选地,所述吊耳限位支柱焊接于所述排气管支架。
优选地,位于所述吊耳两侧的吊耳限位支柱与对应的所述螺栓呈三角形排布。
优选地,位于所述吊耳两侧的吊耳限位支柱与对应的所述螺栓排布于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吊耳与所述排气管之间的隔热片。
优选地,所述吊耳开设中心安装孔,所述吊钩的连接端插接于所述中心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吊耳为硫化橡胶件,所述排气管支架为条状的金属片。
本实施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气管总成,包括排气管,以及上述用于吊挂所述排气管的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
本实施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排气管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通过优化设计在排气管支架上设置吊耳限位支柱,所述吊耳限位支柱与相应的螺栓限制住了吊耳的转动。减少了整车噪音及整车振动,提到了整车乘坐舒适性,同时对提高排气管使用寿命有很大好处。上述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利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的吊耳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的排气管支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图4所示的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的排气管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排气管吊挂装置,包括排气管支架21,与排气管30连接的吊钩40,设置于所述排气管30两侧,与所述吊钩40连接的吊耳22。
所述吊钩40用于吊挂排气管30,其可以是套接于排气管30的卡箍,或者焊接固定于所述排气管30两侧的连接件。
所述吊耳22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排气管30的两侧。以下以其中一个吊耳22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耳22为硫化橡胶件,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
所述吊耳22通过一个螺栓23及螺母24与所述排气管支架21固定连接。
所述螺栓23固定设置于所述吊耳22底部,所述排气管支架21开设安装孔213。所述螺栓23穿设所述安装孔213与螺母24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吊耳22与所述排气管支架21固定连接。
所述吊耳22整体呈一矩形块状,其中部开设中心安装孔,所述吊钩40的连接端插接于所述中心安装孔内,以将所述吊耳22与所述吊钩40连接。
所述排气管支架21上设置有吊耳限位支柱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3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