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线拔火罐的手动吸气泵、罐组合体及拔火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2350.8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3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N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刘显扬;黄晓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拔火罐 手动 吸气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拔火罐,尤其涉及红外线拔火罐。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传统拔罐技术,将燃球迅速插入竹筒,玻璃,搪瓷等罐形物,利用燃烧方法排除罐内氧气,使罐内气压低于大气压产生负压与余温;新近市面的产品,有使用吸气活塞在已经吸附体表的火罐抽气,从而产生负压。
传统利用燃球加热火罐内空气时,点火及出火时间不易控制,令每次氧气排除量不一,容易造成所产生的负压不够。
由于使用明火,难以控制作业现场安全,经常造成皮肤烧伤意外。
肌肉热力效应:传统火罐内热空气冷却后,余温也同时很快消失,不明显体现热力效应。现时活塞式吸泵产生负压的火罐,没有肌体内部热效应,作用单一。
传统火罐需要一套组合辅助工具,携带不方便。
现代活塞式吸泵产生负压的火罐,每一个火罐都附有一个吸气活塞,令产品笨重重,携带不方便。
大多吸气活塞只能抽气一次,火罐吸附能力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线拔火罐的手动吸气泵,其上设有把手和橡胶皮碗,还设有与橡胶皮碗相通的连接口及排气道,排气道设有排气阀,连接口用于连接红外线拔火罐的罐组合体;向下挤压橡胶皮碗时,连接口的罐组合体吸气阀关闭,阻止空气流进罐组合体,排气道的排气阀开启,空气通过排气道排走;放松橡胶皮碗时,橡胶皮碗自动回复原状,压力下降,罐组合体吸气阀开启,罐组合体内的空气被抽到橡胶皮碗内,而排气道的排气阀关闭,阻止外间空气流进橡胶皮碗内,从而使罐内气压低于大气压,产生负压。
一种红外线拔火罐的罐组合体,罐组合体上设有吸气阀,罐组合体内设有红外线发射组件,红外线发射组件包括主电路板、红外灯泡,所述红外灯泡设置在所述主电路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开关、电池、充电口,开关、电池、充电口位于主电路板上,充电口露出小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红外线发射组件还包括保护外壳,保护外壳设有两个凹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主电路板上的温度保护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组合体边缘为圆弧过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灯泡发出1000-1200nm的高穿透性红外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红外灯灯泡开启时不断调整,功率输出在25-60%之间由小到大变化。
一种红外线拔火罐,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手动吸气泵,还包括上述所述的罐组合体,手动吸气泵和罐组合体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个红外线拔火罐,采用红外线作为照射光源,使用者将拔火罐吸附在皮肤上,近距离照射红外线于皮肤表面,利用红外线所带来温热效应作治疗功用,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提高其再生能力。如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周期使用,可达到治疗慢性炎症及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利用手动按压自恢复式橡胶皮碗产生负压,而且可多次吸气,使用者可以随意控制吸力效果。
2.罐组合体边沿采用圆弧过渡,能增加罐组合体跟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少使用者因罐组合体吸力太大而割伤或烫伤皮肤,提高舒适度。
3.手动吸气泵能重复用于不同的罐组合体,使用者携带方便,而且能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将多个罐组合体吸附在吸附体上。
4.利用红外线发热,避免使用明火,令治疗过程更加安全。
5.能量深度传递:由于红外线含高穿透性,能将所需能量传递到理想肌肉深度。
6.负压与红外线的联合作用:通过负压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调理气血,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
通过高穿透性红外光,实现能量深沉传递。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促进肿胀消除,炎症消散。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扭挫伤,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手动拔火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动吸气泵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罐组合体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8是本实用新型罐组合体内的红外线发射组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金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2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