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开式储物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0885.1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6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邱润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润昌 |
主分类号: | A47B49/00 | 分类号: | A47B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700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开 式储物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尤其涉及一种旋开式储物柜。
背景技术
储物柜是家庭、办公室常用的储物用具,市场上现有的储物柜一般都是方形、长方形柜式的,转角处容易碰伤脚部、腿部,且现有的储物柜一般采用柜门或抽屉的方式开启和关闭,时间长了容易损坏,且成本相对较高,开启时比较耗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旋开式储物柜,储物盒通过旋转的方式打开,耗费更少的人体动作就能达到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开式储物柜,包括上盖、下盖、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转轴支撑柱和至少一个储物盒;所述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转轴支撑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上盖和下盖之间,所述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转轴支撑柱的顶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的上盖、下盖和每个所述的储物盒的侧边缘上均设有转轴插孔,所述的转轴支撑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在上盖和下盖的转轴插孔内,所述的转轴支撑柱穿过储物盒上的转轴插孔与储物盒活动连接,所述的储物盒以转轴支撑柱为转动轴转动;所述的上盖和下盖的边缘处分别设有支撑柱插孔,所述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在所述的支撑柱插孔内。
上述的旋开式储物柜,其中,所述的上盖、下盖和储物盒是直径相等的同心圆形状,上盖、下盖和储物盒相互叠加形成一个圆柱形结构。
上述的旋开式储物柜,其中,为了适应不用的使用需求,所述的上盖、下盖和储物盒相互叠加形成一个横截面是多边形的柱形结构。
上述的旋开式储物柜,其中,为了使上盖和下盖的支撑更加稳固,所述的上盖、下盖之间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柱。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储物盒设有4个。
所述的储物盒是由下向上依次叠加在上盖和下盖之间。
上述的旋开式储物柜,其中,根据不同的储物需求,所述每个储物盒的高度是相互一致或是从上到下按摆放顺序依次递增。
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盒通过转轴支撑柱转动旋开,对现有储物柜、文件柜的开启方式是突破性的更新,本实用新型的旋开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相对于目前已有的储物柜文件柜打开方式,耗费更少的人体动作就能达到打开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旋开式储物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旋开式储物柜的储物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上盖,2、下盖,3、第一支撑柱,4、第二支撑柱,5、转轴支撑柱,6、储物盒,7、转轴插孔,8、支撑柱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旋开式储物柜,包括上盖1、下盖2、第一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4、转轴支撑柱5和一个或多个储物盒6;所述的第一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4和转轴支撑柱5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上盖1和下盖2之间,所述的第一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4和转轴支撑柱5的顶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使储物柜的支撑更加牢固;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储物盒6由下向上叠加在上盖1和下盖2之间,所述的上盖1、下盖2和每个所述的储物盒6的 侧边缘上均设有转轴插孔7,所述的转轴支撑柱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在上盖1和下盖2的转轴插孔7内,所述的转轴支撑柱5穿过储物盒6上的转轴插孔7与储物盒6活动连接,所述的储物盒6以转轴支撑柱5为转动轴转动;所述的上盖1和下盖2的边缘处分别设有支撑柱插孔8,所述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在所述的支撑柱插孔8内。
所述的上盖1、下盖2和储物盒6为直径相等的同心圆结构,上盖1、下盖2和储物盒6相互叠加形成一个圆柱形结构。
所述的上盖1、下盖2和储物盒6也可相互叠加形成一个横截面是多边形柱形结构,以适应不用的使用需求。
为使上盖1和下盖2的支撑更加稳固,所述的上盖1、下盖2之间设有两根或两根以上支撑柱。
根据不同的储物需求,每个储物盒6的高度是相互一致或是从上到下按摆放顺序依次递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盒通过转轴支撑柱转动旋开,对现有储物柜、文件柜的开启方式是突破性的更新,本实用新型的旋开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相对于目前已有的储物柜文件柜打开方式,耗费更少的人体动作就能达到打开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润昌,未经邱润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08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